一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将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发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传统与优势,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将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发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传统与优势,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瞄准未来农业发展需要,重新确立了一流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实现了单一的专业教育模式向通专结合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转变。

  二是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调整优化了专业结构,创设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一批农科新专业。

  三是开辟农林学科卓越人才培养实验区,设立创新实验学院,实施“2+X”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四是重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实行了“千门课程上网工程”,发起成立了“卓越农林在线课程联盟”,率先制定了专业课程质量标准,开设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五是建立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校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建立241个合作实践基地、38个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六是按照科研项目引领、学生自主参与的方式,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

  下一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在新农科背景下,全力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一是在人才培养体系上改革探索。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见》,制定了《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年)》,确定了8个方面、30项建设与改革任务,绘就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二是大力推进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科专业,推动农业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兴、新生农科专业,服务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目前学校谋划开办“城乡规划”“城乡社会管理”“智能农业工程”“农业大数据分析”等新专业,为推进新农科专业发展先行先试。

  三是面向未来农业,建设具有农科特色“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交叉融合、复合贯通的新农科知识体系。大力开展协同育人,推进实践教学的项目化改革,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配置到产教融合的平台上、配置到产业示范基地中,根植在乡村振兴的土壤里。开展西北乡村类型和特征调查,厚植学生的“三农情怀”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能力。

  四是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持续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青年教师海外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启动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要求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级,须有到场站(基地)或行业单位6个月以上实践锻炼经历。

  五是积极发挥场站育人功能。全面实施场站教学提升工程,大力加强试验示范站和示范推广基地的条件建设和教学能力建设,推进课程进场站,教师进场站,学生进场站,使场站成为我校大学生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六是在培养新时代“新农人”上再创新路。深入推进“三融通、三递进、一卓越”331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设置多类型模块化课程,推进交叉培养,打通课程选择通道,满足学生选择不同发展路径的需要。目前学校已经着手推行三学期制改革,启动了“大学生卓越成长计划”“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探索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学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