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屏幕助力广东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必坑小学跳出“井底”,与其他学校在“云端”共创民族特色课程。近日,仅有44名学生的必坑小学与10多公里外的连南县涡水镇中心学校同上一节音乐课,共同学习民族舞蹈。
办学因地制宜教学因材施教
广东:村小教学点“痛点”变“亮点”
一块屏幕助力广东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必坑小学跳出“井底”,与其他学校在“云端”共创民族特色课程。近日,仅有44名学生的必坑小学与10多公里外的连南县涡水镇中心学校同上一节音乐课,共同学习民族舞蹈。
瑶族特色文化进课堂等创新做法激发了该校办学活力,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节节高”。近年来,广东引导乡村小规模学校因地制宜办学寻求特色,小班化教学改革推进因材施教。
在近日举办的广东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现场交流活动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给出一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底,广东共有5919个小学教学点,其中在校生不足100名的教学点共有4298个,不足50名的有2738个,这些教学点主要分布在粤东西北地区。
“在广东教育现代化‘奋进之笔’中,我们不能让任何一所学校、一个孩子掉队。”王创说,近年来,广东硬件、软件两手抓,打出改造升级校舍、深挖校园文化、力推课程改革等“组合拳”,助力乡村小规模学校朝着“小而美”“小而优”的方向前进,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
“美丽乡村学校不是靠财政‘补’出来的,而是师生因地制宜创造出来的。”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相关负责人发现,部分乡村小规模学校充分利用邻近的本土资源,把地方丰富多元的特色文化、自然资源开发成乡土味浓厚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中快乐成长。
在广东茂名市电白区,麻岗镇白马村白马小学“近水楼台先得月”,把电白第一个农民协会旧址这个革命遗址作为校外教育基地,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如今,博罗县长宁镇水边教学点等惠州部分乡村小规模学校出现了学生回流现象。近两年,广东鼓励引导乡村小规模学校充分发挥在校生少、班额小等优势,大刀阔斧推行课程改革,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的关键是教得好的教师队伍。”王创介绍,广东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推动城区、中心学校音体美等学科教师走教,直击专业发展“痛点”,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队伍“输血造血”,提升教学能力、育人水平。
在广东韶关南雄市,乡镇中心学校与教学点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安排、统一开展教研。近年来,广东引导各地以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学校为主体,因地制宜建立横向连通、纵向贯通的学区,大力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与乡村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财政下达补充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资金6702万元,全省3821个教学点实现教育信息化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如今,广东乡村小规模学校这一曾经的“痛点”正在逐渐变成“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