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省始终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资源优先配置,着力推进教育投入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持续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切实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教育经费投入特别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省始终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资源优先配置,着力推进教育投入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持续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切实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教育经费投入特别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长,为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投入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
我省财政教育投入体制伴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历经改革开放初期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国家专项补助”,到目前为止已建立起了教育事权与支出责任各级政府划分明晰、覆盖各级各类教育以财政拨款投入为主的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我省在全国率先城乡同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目前已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免费项目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受益学生全覆盖;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已达1.2万元。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由地方投入为主,中央予以转移支付支持,目前普通高中建立了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生均拨款水平省辖市本级1000元、县(市、区)800元;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生均财政拨款制度,生均拨款水平5000元;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建立也已进入“倒计时”。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投入中,财政投入为主的属性得到不断巩固,政府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上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更加突出。
财政性教育投入实现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后,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被写入法律、法规,我省各级政府坚决贯彻、落实,通过考核的方式刚性保障政府教育投入职责履行到位。20世纪90年代,我省以“两基”攻坚为契机,实行投入指标一票否决,确保教育投入到位,仅“两基”攻坚期间,我省义务教育投入就达223.3亿元。新世纪以来,随着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不再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取消了向农民征收教育集资,与之密切相关的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也随之展开,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免费义务教育深入人心。同时,省委、省政府开展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和高校基本建设债务化解,组织实施教育民生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教育项目,财政性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并持续迈上新台阶,2017年,我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1140亿元,比1978年的2亿元翻了570倍;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15.29%,教育支出连续多年成为省财政第一大支出,教育的民生保障效应进一步凸显。
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突出地表现为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不断优化。2007年以来,我省先后将中小学危房改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学前教育促进工程等八项教育热点重点工作纳入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50亿元。近年来,我省在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财政教育经费进一步向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倾斜,职业教育统筹整合资源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普通高中以高考综合改革为契机实施普及攻坚计划、学前教育立足普及普惠实施三期行动计划,有效促进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同时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脱贫攻坚和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有关要求,教育项目、资金和计划等安排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改革开放40年,我省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从无到有、资助项目从少到多、资助面从窄到宽,目前已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功能齐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形成普惠性、助困性、奖励性、补偿性有机结合的多元混合资助模式,实现了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同时,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明确要求,加大学生资助经费投入,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学生资助。当前,我省创新研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双回路”精准识别资助对象,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仅2017年,我省就落实学生资助资金17.26亿元,资助人次达125.6万元。
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不断加强
在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的同时,我省教育经费管理40年间从手段粗放、方法简单逐步过渡到现在的制度健全、措施精细,基本建立起了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资金使用效益得到了不断提高。目前,我省教育经费管理,依法理财更加突出,基本实现了“一个专项、一个资金管理办法”,各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分配方法、拨付程序、资金申报、监督检查和问责机制都有明确规定。预算管理更加规范,突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预算执行的过程约束和监管,落实预算支出的跟踪问效制度,预算已贯穿教育财务管理活动的始终。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全面设置部门预算和转移支付绩效目标,不断完善细化可操作、可检查的绩效评价办法,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和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逐步成为常态化的教育财务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