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德为先,课程育人,是上海加强德育工作整体规划的重要要求。从奠基阶段——夯实阶段——攻坚阶段,每个阶段都留下了清晰的路标。

  近年来,上海积极探索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建设,构建大中小学各学段纵向衔接、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融合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地生根,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上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目标内容,以转化、内化、深化为策略,构架并不断丰富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人格养成”为重点的四大板块德育顶层目标内容序列。

  坚持以德为先,课程育人,是上海加强德育工作整体规划的重要要求。从奠基阶段——夯实阶段——攻坚阶段,每个阶段都留下了清晰的路标。

  自2005年响亮提出“课堂是德育主渠道”以来,上海先后建立了35个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名师引领,培育“种子”教师,提升教师育德意识与能力;2009年颁布的21门学科《贯彻落实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教学指导意见》,意味着上海全面推动德育课程向课程德育迈进,德育不再是专门德育课程的任务,而是所有课程的任务;2013年出版《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文丛》,全面形成了课程的德育价值传递路径;2016年推出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则提炼了学科课程彰显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资源,成为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南;2016-2018年,上海还成立了八个学科协同研究中心,聚合高校前瞻研究、德育实训基地名师引领,区域实践探索,推进研究与实践深度融合。

  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期间,上海开展了上百场学科育人展示交流活动,形成上万堂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市区级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资源库。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的教学观正让这里的课堂发生静悄悄的革命。因开展“高中物理学科德育元素开掘与教育实践”研究从而荣获2017上海市教学成果评比特等奖的沈志辉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物理学科有着独特的科学和人文价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用心挖掘学科德育资源,精心开展每一堂课堂活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上海课程德育在目标导向、评价推进、问题共研、路径共探、资源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实践探索中,引领各级各类学校发挥各门各类课程的德育功能,系统回应如何育人的世纪之问,使回归课堂教学的本源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让立德树人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刚性责任。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