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的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到1994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2006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现“两免一补”到实施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改革开放40年来,天津基础教育迈向了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
新学期第一天,宁河区东魏甸中心小学校长李春立站在操场上,监督着操场修建工作。“这儿即将建成3999平方米的操场和篮球场,还有160米长的塑胶跑道。”不远处,几个学生用期盼的眼神盯着正在建设的跑道,做出起跑的动作,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试试在塑胶跑道上跑步的感觉了。
东魏甸中心小学曾经是宁河区条件最差的学校。破旧的平房校舍使用了三十多年。教室没有暖气,每到冬天,学生只能围着炉子,穿着厚厚的棉衣上课。天长日久,本来是白色的屋顶已经被熏成了灰黄色。教室内只有2个灯泡照明,遇到阴天时,灯泡的光亮甚至不能照亮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教室内,墙体裂纹、墙皮脱落;教室外的场地上,寸草不生,只有光秃秃的土地。
现在,学生在明亮宽敞、冬暖夏凉的教室里读书,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图书室设施完备,教室里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用具一应俱全。教师队伍建设也在快马加鞭,近三年该校分配来12名本科毕业生,师资学历和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高。
东魏甸中心小学的翻天巨变是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破房子、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许多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如今,在本市的农村,最美的建筑是学校已成为现实。改革开放40年来,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始终是本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1994年,本市通过国家“两基”达标验收后,即开始着手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1998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有效实施,50个义务教育规范乡镇建设任务如期完成,138个乡镇实现办学规范化,达到了校舍建设规范化、校园基地园林化、仪器设备标准化、教育教学科学化、师资队伍优良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成为本市义务教育的窗口。2008年,农村义务教育装备工程完成,共装备全市13个区、县中小学1338所。按国家一类标准更新涉及电教、理科实验、体育、音乐、美术、卫生等学科的相关装备,实际投入资金14687万元,50多万农村中小学生受益。
2008年,本市制定实施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08-2012年)》,规定了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师队伍、素质教育等四个方面100条评估要点,坚持校际均衡、城乡一体的原则,全市城乡学校按统一标准验收;推出了“校舍安全加固及功能提升”“图书配送”“新增教学仪器设备配送”“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未来教育家奠基”五大配套工程。2010年初,又将特殊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现代化达标建设。短短几年里,全市共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120亿元。
2012年,全市119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通过评估验收,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总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室宽敞明亮,课桌椅崭新舒适;专用教室设施齐全,设备完善;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管理规范。塑胶操场再也没有了扬尘和泥泞。各种体育设施齐备,运动器械充足,学生的活动、训练都有了保障。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成为师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现实体验。
向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迈进
在取得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阶段性成果后,本市没有停下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脚步。2013年,启动实施第二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在巩固第一轮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学校现代化基础建设,突出内涵发展;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加强教学管理,提升学校办学品质。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新阶段现代化建设标准。同年,天津市16个区、县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检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本区义务教育满意度均达85%以上。
“现代化学校建设是我们农村学校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感受到了教育均衡发展所带来的公平、公义和普惠。” 宁河区造甲城小学校长王立英说,“现代化建设受益的是学校,改变的是教师,造福的是民众,惠及的是子孙。我们要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公平和优质。”
2016年,天津市实施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突出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品位,确保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实现义务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铁厂的河东区天铁第一中学,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中,不仅有了漂亮的教学楼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育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天铁一中校长陈海申深有感触地说,创建过程使我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全体教师得到了充分锻炼。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学校教育要由过去注重学科教学转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由只重视考试分数转向注重习惯养成,由注重共性转向关注个性,由个体发展转向团体合作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现代化。
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成为现实
“几年前,村里的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镇里或市里去上学,但现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好了,环境美了,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现在孩子不用择校了,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我感到很满意。”家住津南区咸水沽的农民张晓说。
2015年,本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据统计,2015年天津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新生中,小学有11.1万人,初中有7.8万人;公办小学100%实现免试就近入学;99%的公办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其中公办初中95%以上的生源通过就近方式入学。全市各区积极探索学区化管理模式,建立学校联盟,实行集团化办学,实施校长轮岗和教师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建设百姓身边的好学校,有效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河西区不断创新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早在2006年,他们便在全市率先成立“小学教育发展联合学区”,将全区小学划分成5个联合学区,每个联合学区选取一所优质校作为中心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校际联动发展。学区内的学校在管理、课程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了校际间的差距,进一步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南开区教育局积极探索新型办学模式,通过建立学校联盟、借助高校资源、学区化办学、九年一贯制直升、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拓展品牌学校优势,加强学校横向联合,发挥各学校优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南开区教育局和南开翔宇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发挥民办校“翔宇”的品牌效应,集合南开翔宇学校、翔宇国际学校、第六十三中学、华夏小学在天拖地区共同打造南开翔宇教育学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12年完成第一轮义务教育学校达标验收工作,形成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15年,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再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实现,本市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来源:天津教育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