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的体质却发展得参差不齐。据广东省卫生计生部门调查,广东学生体质健康主要存在视力不良、超重肥胖、龋齿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体质健康水平,近年来广东出台了多项举措,成果显著。

  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的体质却发展得参差不齐。据广东省卫生计生部门调查,广东学生体质健康主要存在视力不良、超重肥胖、龋齿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体质健康水平,近年来广东出台了多项举措,成果显著。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邱克楠,他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新期盼,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广东省教育厅历来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2018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实施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攻坚行动作为写好广东教育“奋进之笔”的工作重点。

  加大政府行为力度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成为政府工作的考量指标。2016年省政府《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各类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教师配备等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满足教育现代化需要。学生的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将各地的学校体育列入政府政绩考核范围,建立行政问责和约谈有关主管负责人的工作机制。

  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机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县(区)工作验收中实行“一票否决”。广东省教育厅将体育工作纳入“教育创强”考核,将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并与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督导验收硬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相关工作措施。把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加大学生体质健康督政力度。

  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2014年,教育部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修订并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要求全覆盖,所有学校每年需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确定的测试项目及有关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测评,重点监测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2015年起,广东省每年委托第三方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抽测,2017年起广东省建立抽测通报制度。如2017年委托广州体育学院共抽测了38个县区,涉及13个市220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随后,省向各市政府通报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情况,向各高校通报了抽测结果。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2018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大抽测力度,扩大抽测范围,抽测计划覆盖到21个市60个县区和30所高校。要求各地把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

  打牢孩子们的健康基础

  首先是保证体育课程。这既是国家规定的课程,也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适当增加体育课时。此外,加大督查力度,2017年以来,先后两次对各地中小学校开设体育课情况进行检查和调研。

  其次是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活动。这是规定动作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将中小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锻炼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组织开展载体多样、形式灵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学校、家庭、社区联动。2017年在深圳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深圳市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开展“430”活动的经验做法,支持和鼓励各地采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学生参加放学后校内体育文化活动。2018年,清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加强学校托管服务,总结推广广州市的经验做法,强化学生校内课后体育锻炼。

  培养体育运动技能

  把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作为提升体质健康的关键。创建体育特色,以特色促进技能培养。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为核心,加快推进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以校园足球为抓手,带动面上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2017年以来,省、市、县教育部门加快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全省共创建全国、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推广学校2100多所,全省4个县被定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41个县被定为省级校园足球试点县。以每年一届的“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为契机,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培训省级中小学校足球教师2700人。同时,通过校园足球工作论坛、摄影比赛、现场会等形式,扩大校园足球参与面与影响力。

  加强普及学生游泳教育。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及学生游泳教育的通知》,把加强普及学生游泳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力争基本实现全省大中小学生人人会游泳。普及游泳教育让学生学会游泳技能,既能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也能保障生命安全。

  发挥大型体育赛事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扩大社会影响。如每三年举办一届全省中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学生运动会等;二是每年举办学生各项体育比赛活动,如举办全省大学生、中学生田径、游泳、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啦啦操、定向等10个项目赛事活动。三是提升体育教师业务水平。如举办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

  提升健康素养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共同关注和促进学生健康。启动“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控烟进校园、“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等宣教活动。印发《关注健康,关注生命,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的假期》——致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加强教师培训。每年举办市、县教育部门卫生人员培训班,以及部分学校卫生人员培训班。

  加强疾病预防。提前发布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师生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加强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在1500所中小学校开展“个人卫生和青春期”教育活动。

  加强近视眼防控。出台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做好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措施,包括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端正学生书写姿势,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保证每天睡眠时间;规范和落实眼保健操;开展中小学近视眼防控试点等。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广东各地勤探索重实践

  深圳

  普及“校园体育一小时”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表明,深圳市中小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普测结果显示,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合格率从2013年的84.01%,提高到2017年的94.71%,提升了10.7个百分点;优良率从2013年的19.68%,提高到2017年的41.06%,提升了21.38个百分点,深圳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学生们体质提高的背后,是深圳市教育局的五大举措——全面普及“校园体育一小时”,定期开展“飞行检查”,督查结果全市通报;每年举办近20项全市中小学校体育技能比赛,以普及校园足球等重点项目运动为抓手,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体质提升;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支持,以购买服务的形式,用于在校内开展课余活动,创新打造中小学“四点半活动”平台;健全完善学生体检制度,提高学生体检经费标准,开展学生脊柱侧弯筛查,积极探索学生防近视有效途径。切实提升中小学卫生保健水平;强化学生体质监测和督查评估。

  深圳市各校积极跟随教育局的脚步,开展形式各样的“校园体育一小时”活动。

  福田区下沙小学开展以“足球+跑操”为内容的阳光体育活动,获得了社区、家长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多种体育社团活动,注重训练的科学性,把学生有兴趣、训练有梯度、习惯在养成作为重要的原则。福田区益强小学建立了“阳光体育运动”组织机构,把阳光体育运动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避免猝死发生,促进教体医融合。推动游泳特色建设,游泳项目的全员普及和专业提升充分彰显了益强的体育特色。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全员(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普及校园足球,学生每天下午课后及足球社团课的时间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保证每天训练在一个小时左右。为了营造良好的足球氛围,组织参加各项青少年足球比赛,参加深圳红钻队拉手球童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

  佛山

  练好体育“基本功”

  近年来,佛山加大力度,推动全市学校体育新一轮改革,多措并举,制定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方案与对策。2016年佛山市《国标》优良率51.32%、合格率97.73%,2017年佛山优良率51.04%、合格率97.98%。

  佛山市教育局重视打实打牢学校体育基础,课堂促改革,严格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以“校园一小时体育锻炼”为主题,学校因地制宜,强化课外体育锻炼制度;加快推进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建立国家、省、市级体育特色学校,构建体育竞赛和训练体系,发挥教体融合优势。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加强体育师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经费保障,确保学校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正常开展,切实解决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工作需要。

  不仅如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校还要求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考核评价指标,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学校体育督导。构建市、区、镇街、学校“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督导、检查机制,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特别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抽测、检查。

  南海实验小学软硬兼施一手抓,为体育教育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的同时,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研训一体”的作用,开展技能比武 、课堂教学评优等活动。严格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同时还结合寄宿制的学校特点,创新体育活动开展方式,每天“三段”(30分钟阳光晨跑+30分钟男足女舞大课间+40分钟自选运动)“两全”(教师全程引导、学生全体参加)式体育活动。

  广州

  平时体育成绩计入中考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广州市下足了功夫——2017年,广州在全国率先把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十大民生实事”。广州市教育局则应用大数据资源,推出广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微信公众号,学生家长通过关注公众号,绑定学生信息,随时查询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并获得指导。广州教育局还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与体育、卫生等部门及体育团体深入合作,为促进学生体质体能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教育投入上,广州也是大手笔的。广州逐年提高广州市学校体育卫生经费投入, 2015年至2016年,市、区两级投入17.5亿元,实施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2018年市级学校体育卫生预算经费1.3亿多元,较2015年增加71%。不断增加体育师资、校医队伍配备, 2017年体育师资较2015年增加1456人、增幅近30%,校医配置比例从2015年的24.31%上升到58.05%。

  广州还敢为人先地作出了许多有益尝试。创新性地把考生平时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成绩,在华南地区率先把耐力跑项目作为必考项目,前瞻性地把游泳作为必考项目选项。广州市很多小学还把学会游泳作为一项技能进行普及和推广。

  广州各区和小学都各有特色地开展工作,百花齐放。

  天河区近90%的学校实现了体育特色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以大课间活动为切入点,发展和提高体质体能;以课外体育锻炼为延伸,助推体质体能提升。其中,体育东路小学坚持把体育工作放在首位。严抓每日学生体育锻炼任务,确保每个同学都有进行体育活动的机会,通过讲述著名运动健儿的成长故事、校内运动明星专访、精神文明奖评比等活动把运动精神的弘扬贯穿运动的始终。

  越秀区桂花岗小学开放学校恒温泳池,除对一年级学生全员普及游泳训练外,二到六年级有将近200名学生坚持全年参训。

  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采用课例研讨式体育校本教研的模式,推广普及体能训练课程。采用分段式大课间模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鼓励全员参与校园体育活动,如体育节、篮球班级联赛等。

  海珠区客村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体育工作小组。通过体育“大课”、全员运动会、阳光体育大课间、课后体育训练队、体育兴趣班等,将提高学生体质体能的方法具体化,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肇庆

  紧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今年肇庆所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肇庆市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成立市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亲自统筹、督办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工作。

  2018年5-6月,肇庆市投入资金25万元,采用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第三方机构对全市9个县(市、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行了抽测。全市抽测学校52所,其中小学18所、初中17所、高中17所,共抽测学生11546人。

  测试结果显示,肇庆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优良率达27.19%,及格率达88.37%,总体不容乐观。对比前几年,学生800米/1000米跑的能力有所上升,但优秀率尚未达到国家要求;引体向上项目不及格率最高,表现最差。九年级和十年级由于中考的原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相对较高。

  端州区黄岗小学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成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安全保障工作,学校每学期会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情况的摸底调查,对练习场地布置、设施安全进行排查;练习前指导和带领学生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等;制订安全预案,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

  怀集中学将施行《国标》工作纳入学校常态化管理,从学期初开始要求全校各个班级对《国标》的测试项目以及锻炼方法进行宣传教育,把《国标》与体育教学结合。通过不定期的抽测,有目的地调整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训练。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国标》测试,加强安全教育,规范做好校内抽测评价分析。不仅如此,该校还进行对体育教师的绩效工资改革,把《国标》测试成绩纳入绩效工资评定。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