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项目2018年工作交流研讨会召开,北京市教委和区教委有关部门负责人,项目指导专家及项目校校长近100人参加。

  日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项目2018年工作交流研讨会召开,北京市教委和区教委有关部门负责人,项目指导专家及项目校校长近100人参加。首都师范大学项目负责人杨朝晖教授总结了2017年工作,对2018年工作进行了部署。2018年项目组将重点引导实验校围绕“自主教育、特色发展、课程建设和管理变革”四个主题深入推进。

  会上,昌平区教委、通州区教委、顺义区张镇小学、延庆区八达岭中学和密云区不老屯中学的负责人介绍了工作经验。项目团队专家针对学校的发言进行了现场点评。基础教育一处对2018年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把项目的推进作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乘势而上,扎实做好研究与实践工作。二是提高行动自觉,增强责任感。项目校要通过观念的更新带动行为的转变,进一步增强学校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项目目标的引领下,明确发展思路,把握发展关键,拓宽发展渠道,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三是有效改进,增强获得感。希望项目校进一步聚焦,找到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精准施策,一校一策,综合治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注重与学校标准化建设相结合,查找薄弱环节;与课程改革相结合,聚焦课堂;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真正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2017年北京市教委借助高校力量,委托首都师范大学启动为期三年的北京市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即“春雨计划”)。通州、昌平、顺义、密云和延庆五个区30所农村中小学参与项目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促进学校的发展,总结和提炼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辐射和带动农村地区中小学整体质量的提升。一年来,项目稳步推进,实验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聚焦问题,自主发展。项目组带领项目学校从可控、可改进的影响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入手,聚焦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农村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确立了学校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与发展、教师发展与团队建设、学生发展与校园生活四个方面,梳理出73个具体课题。通过微研究、微改进,微创新,引领学校建立发现问题、制定改进策略、行动实践、研究反思、再发现问题、再行动的发展模式和自主发展机制,不断探索质量提升的路径和方法。

  二是专业引领,促进发展。2017年 4月份开展专题讲座,介绍行动研究方法,项目工作正式启动。6月份组织专家团队走进5个实验区11所实验校现场对话,个别指导。7月举行“凝聚 共识 行动”实验校工作坊研修,帮助学校梳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辅导。全年组织9次实验校开放交流活动,建立实验校间交流分享机制。此外,项目组还针对项目校中新校长较多,举办了“新校长到新学校”为主体的沙龙活动。推广典型经验,传播项目理念,项目组还通过邮箱和微信等多种途径进行引领。一年来,项目组推荐相关教育文章 83 篇;项目学校活动宣传报导179篇;专题报道38期。

  三是项目推动,实现发展。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投入力度,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是当前农村中小学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一年来,项目校在专家理念引领和方法指导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激活和唤醒了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构建了专家、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三方联动的推进模式。通州区由原来5所中小学参与项目研究,发展到全区45所农村小学全部参与。昌平区参加实验的7所学校已经有两所学校进入区域优质学校行列。顺义、密云等6名校长在教育部国培项目论坛上介绍经验。昌平、延庆都区将项目校作为引领区域农村学校发展的典型。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