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要趁热打铁、悉心准备,将其立场、观点、方法有机融入现有教学体系之中。”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一场气氛热烈的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要趁热打铁、悉心准备,将其立场、观点、方法有机融入现有教学体系之中。”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一场气氛热烈的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社科联等单位的5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思政课堂展开了“头脑风暴”。

  今年是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联合出台《2017年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使全市高校思政课面貌日新月异。

  让思政课教师更有动力

  天津体育学院思政课部青年教师刘秀瑛今年最深的体会是,思政课不再被“边缘化”,思政课教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的待遇越来越高,课题研究、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外出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愿意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比以往更多、水平更高。思政课教师真的成为高校教师中让人羡慕的岗位。”

  今年初,天津市在对全市高校思政课开展专项调研后,一系列实打实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设立了每年1亿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其中60%以上用于支持高校思政课建设,为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提供资源支撑。

  增设1300个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专项编制,由学校自主进行招聘,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

  设立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补贴,按照每名专职思政课教师每月2000元标准发放单独的岗位津贴,在待遇上体现思政课教育价值。

  先后出台了思政课教师骨干培训、社会考察、专项科研的指导性文件,在人员培训、外出考察、科研项目等方面形成制度体系,均对思政课教师予以单独倾斜、单独支持。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让我们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干劲和信心。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我们积极探索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现有教学体系之中,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不懈努力。”刘秀瑛说。

  让思政课教学更有魅力

  上了一个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南开大学2016级本科生乔丽楠惊喜地发现,大学的思政课跟她想象的不太一样:“我们经常会以话剧、模拟法庭、调研汇报、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展现自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参与性、实践性更强。”

  今年,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在天津市各高校蔚然成风。全市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动”了起来,努力探索提升思政课魅力,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

  天津大学积极推动思政课的“三个贯通”改革实践:让思政课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思政课任课教师和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组成授课小组,课前,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收集学生关注的话题,教师整理后在课堂上结合授课大纲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课后,学生进行小组式专题研讨;让思政课和社会实践贯通,暑期,思政课教师担任实践队理论指导教师或亲自带队进行社会实践;让思政课和学生党建工作贯通,将思政课程内容和学生党建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把思政课学习作为学生入党前教育的先修课程。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密切合作,加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协同,辅导员负责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组织、引导学生上好实践教学课,批改学生实践活动报告;思政课教师则负责拟定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并在实践教学中提供各种帮助。

  天津工业大学针对实践教学设计了专门的网上电子平台,由学生自主选择、自行设计实践内容,在思政课教师指导下开展实践。考核优秀的学生可以参加全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总决赛,总决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获得部分课程免考资格。

  为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天津还设立了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全市共聘任市级特聘教授26人、校级特聘教授108人。围绕“与中国自信同成长”这一主题,特聘教授们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学生成才五方面开展高校宣讲,目前已宣讲55期,覆盖全市所有高校。

  思政教育“超级校园”手机应用平台也在今年正式上线,目前已覆盖全市90%以上的大学生。平台涵盖课堂查勤、作业审阅、在线答疑等功能,高校所有思政课教师都能与学生随时交流,可将最新的思政课内容“精准推送”到每名学生。近期,平台正在完善“全市大课表”和“网络资源课”功能,学生可以在线了解全市所有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时间、授课特点、学生评价等,可以随时去其他高校“蹭课”,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课跨校学习,实现思政课教学资源全方位共享。

  让思政课研究形成合力

  天津市高校中不乏思政课名师。如何把教学名师的经验推广出去,辐射全市高校思政课教学?如何为思政课教师搭建平台,让他们能定期开展交流与研究?

  今年,天津市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项目启动,每个项目资助300万元,旨在打造全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龙头。首批建设3家“重点”,下一步再增设7家。此外,天津市先后确定5个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各具特色,在推广名师经验、开展交流研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李朝阳名师工作室策划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名师讲堂”在今年春季学期开展得如火如荼。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名师先后莅临天津师范大学,以不同主题作了9场观摩课。听课的除了研修这门课的师大学子,还有全市35所高校的80余名思政课教师。

  张健华名师工作室5月举办的“名师工作室联盟教学观摩活动”也在全市思政课教学领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工作室的6位名师就“真理及其客观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等选题进行了教学展示,80余位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参加了分组讨论,收获颇丰。

  天津市还整合各高校优势资源,以区域化校际合作形式重点建设若干天津市马克思理论研究协同创新基地,每个基地资助100万元,联合开展教学研究和理论探讨。针对思政课教学科研,单独设立了四类专项资助课题:思政课领航学者项目,每个项目资助10万元,重点支持思政课教育教学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开展教学科研;思政课教学科研示范团队项目,每个资助30万元,重点支持思政课二级教学科研机构建设,作为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预备梯队;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推广项目,每个资助5万元,重点支持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典型经验成果的推广应用;思政课精品课程项目,每个资助10万元,重点建设若干优质课程,充实思政课网络资源库,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

  全市高校思政课研究已形成合力,对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要加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