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上午,上海市教委、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外联办”)在石门二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举行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媒体现场走访活动。会上,市教委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介绍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情况,并就为社会实践伤害事故提供意外险和校责险全程保险保障服务情况进行了说明。部分学校校长、学生及社会实践基地代表作了交流,现场对石门二路街道组织的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项目进行了走访。
8月4日上午,上海市教委、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外联办”)在石门二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举行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媒体现场走访活动。会上,市教委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介绍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情况,并就为社会实践伤害事故提供意外险和校责险全程保险保障服务情况进行了说明。部分学校校长、学生及社会实践基地代表作了交流,现场对石门二路街道组织的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项目进行了走访。
据悉,截至2016年7月31日,本市256所高中已全部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已有43732名高一学生、51511名高二学生参加了志愿服务(公益劳动),高二学生完成40学时的占88.34%。目前本市已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729个,发布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岗位数365699个。
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上海市高中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工作起步较早。2004年起《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2010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德〔2010〕2号),明确规定高中阶段社会实践不少于90天,其中志愿者服务不少于60学时,在课程计划内的课时安排每学年至少2周,不足部分在寒暑假、双休日或放学后完成。
2015年4月,上海市教委颁布《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平价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后,在市区校外联办,各区县教育局、各高中校、各社会实践基地等部门的努力推动下,高中生的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已基本进入常态。
为进一步形成共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细化落实,2016年1月14日,市教委、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校外联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简称《实施意见》),这是配套上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重要规范性文件之一。《实施意见》结合教育部印发的《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及上海市相关精神,再次强调学校要把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不少于60学时,作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特别强调高中生志愿服务各责任主体的职能与分工,要求做好高中生志愿服务的保障工作,同时也明确了学生个人参加志愿服务的记录办法。
为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管理,2016年7月中旬,市校外联办制定了《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专项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专项工作考核指标(试行)》相关通知。今后,对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的考核、评价都将更加具体细化,从基地的制度建设、组织实施、保障措施乃至工作成效、特色做法等都将成为考核内容。
针对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在市教委和市保监局的指导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联手为全市高中生社会实践伤害事故提供了意外险和校责险全程保险保障服务,建立“首问负责制”、“报案通知机制”和“理赔资料共通机制”,并通过保险理赔协调工作小组及操作小组,努力做到事故理赔的“无缝衔接”,为出险学生提供双重保险保障。
各项措施稳步推进
《评价办法》颁布实施后,市教委、市校外联办及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陆续出台多项保障措施,推动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形成合力,不断扩大岗位资源。市教委联合各相关部门,召开多场座谈会,听取各方对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并依托各成员单位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了各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计1729个。
二是优化平台,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搭建了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强调第三方记录,客观、公平、公开、公正地展现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全过程。
三是调研培训,总结推广基层典型。市教委会同市校外联办及其成员单位面向区县职能部门、社会实践基地和学校开展了30多次分层分类培训,在线开通3个QQ群和热线咨询,今年暑期组织了50多名专家对64家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学校和实践基地在工作进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特色做法,及时推广相关单位的有效作法。
四是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市教委、市校外联办等单位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解读政策,及时推广学校、基地、社区、各区的有效作法。
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江伟鸣在活动现场坦言,《评价办法》的颁布实施确实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但是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岗位经历对自身能力的锻炼,在实践中学习团队合作、选择岗位、适应岗位并学习各种岗位知识技能,学习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引导家长真正放手让孩子在社会大课堂去体验成长,如何引导社会各方面为孩子们了解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还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媒体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育人成果较为显著
一是构建多维育人体系。一方面,构建育人共同体,在学生朋辈交流及服务社会中自我提升、不断成长。在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过程中,市教委、市校外联办、各有关单位及各实践基地主动为社会实践学生提供交流、分享、沟通的平台,丰富人生体验,提升学习效果。仁济医院通过各类学习小组及座谈会,以分享、演绎优秀事迹等有趣形式开展志愿者互相学习活动。医院每周都定期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学生志愿者们交流志愿服务中的故事,就医院门诊管理建言献策。同时,还在官网、微信共享活动花絮,动态反映学生个性化发展状况。敬业中学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社会实践岗位,如在做礼仪引导员的基础上,他们针对不同的单位,将其分为艺术场馆讲解员(文庙)、活动辅导员(当代艺术馆)、大堂经理助理(银行)、门诊引导员(医院)、市场调查员和售后服务员(电信)以及问卷整理员、书籍管理员等岗位。合理的岗位设置,让学生觉得“实践有益,自己有用”,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通过在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基地的活动,提升基地服务水平。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基地对于提升高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公益精神、传承公益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石门二路街道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依托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学生社区指导站等载体,通过统筹-挖掘-整合-借力,不断拓宽“成长之路”,在探索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特色化发展中初现成效。
二是2016年暑期活动精彩纷呈,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工作继续呈现良好态势。暑假已经过半,市教委在2016年4月份依托校外联办的平台联动各方征集学生暑期活动菜单,仅市级层面就由校外联成员各单位推荐了1500多项活动,市学校少年宫联盟推荐了195项活动,市社区实践指导站推荐44个项目,195项活动。39家市中小学优秀非遗传习基地发布56项活动,21家中职校开放实训场地举办市中小学生暑期职业体验活动,共有87项168场活动。暑期青少年活动“家庭护照”已扩大到83个场馆,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中小学生。通过暑期志愿服务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的高中生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在丰富多彩的2016中小学生暑期生活中,高中生继续上岗在各社会实践基地参与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在社会大课堂中体验社会劳动、丰富人生经历、培养社会责任、提高实践能力。截至7月31日,有38407名高中生参加了今年暑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