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教育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坚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走出去”,拓展教育对外开放与交流渠道,扎实推进教育合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四川省教育国际化水平。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教育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坚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走出去”,拓展教育对外开放与交流渠道,扎实推进教育合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四川省教育国际化水平。积极发挥高校优势,加强区域与国别研究。为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着力加强高校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推动高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教育厅于2013年在四川省部分高校首批设立了12个“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同时,加大政策引导、实施项目支撑,各基地基础研究和问题研究并行、研究对象和领域全面覆盖而重点突出、研究主体和方式多元开放而协作共享,对各自区域内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成为“区域智囊”,为四川区域经济社会开放发展和实施四川省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东盟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以中医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市场前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方向性建议。四川旅游学院“欧美饮食文化研究中心”将欧美饮食与川菜相结合,为川菜国际化提供了营养学、饮食文化学的理论基础,也通过其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收集了大量的实例信息。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与拉美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开展,被誉为与拉美交流合作的一股新鲜力量。
利用对外平台资源,扩大四川教育影响力。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高层次合作平台,如“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中俄人文交流机制”等。目前教育厅已多次作为中西部省份代表参加“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就双边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服务以及教育交流合作等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二是积极融入省委省政府对外平台建设,扩大四川的影响力。积极参与“锦绣四川外国行”活动,组织教育分团赴外,组织中外专家、学者开展教育论坛、教育研讨会、校长论坛,以此促进当地对四川教育的了解。三是充分利用成都各国领馆众多的优势,积极主动与各领馆保持良好的关系,以领馆为窗口,推介四川教育。下一步将着力恢复并加强与驻成都的领馆交流合作,拓展与驻重庆及昆明的领事机构交流联系。四是积极鼓励各高校赴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师生赴外交流、学习、进修。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利用各自优势,广开渠道,做实做细各项目,取得良好的效果,国际交流为学校总体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借力汉语国际推广,展现魅力四川。一是大力丰富孔子学院(课堂)内涵。充分借助四川已建立的11所孔子学院和6所孔子课堂,指导学校在日常教学及活动开展中,以多种形式融入四川元素,介绍四川文化,讲好四川故事。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孔子学院充分利用孔子学院总部每年举行的文化巡演活动平台,将富有四川特色的文艺节目奉献给当地观众。电子科技大学的孔子学院充分利用法国当地节日,主动与当地民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互动,获得了一致好评。二是培养“四川特色”的汉语公派教师及志愿者。在加大汉语教师及志愿者派出力度的同时,加强对汉语公派教师及志愿者的省情教育,选派过程中同等条件优先考虑具有四川特色才艺、了解四川文化的教师,努力培养一批汉语国际推广的“四川民间大使”。
加强国家公派出国力度,提高人员素质水平。一是扩大“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西部项目)规模。为进一步扩大四川省西部项目国家公派出国人员规模,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受益于项目,教育厅多次与省财政厅及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协调沟通,近年来在经费及派出人员指标上均有较大的增长。专项经费由原先的不到500万增加到现在的1280万,人员指标由原先的70人左右增加到现在的150人左右。二是进一步提升出国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国家公派人员数量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出国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要求学校把好出国人员政治关、业务水平关及个人素养关,配合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开展线上、线下出国人员专项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