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就像是我的亲孙子、孙女!”69岁的陈自力,是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家园100多个留守儿童亲爱的“陈爷爷”。

  “孩子们就像是我的亲孙子、孙女!”69岁的陈自力,是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家园100多个留守儿童亲爱的“陈爷爷”。

  作为这个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者,他每天起早给孩子们做饭,晚上辅导他们做作业,守护他们入睡,带给他们家的温暖。

  在重庆市,有近4万名参加关工委工作的“五老”同志,活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他们深入基层,倾心奉献,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余热。

  结对帮扶,关爱留守儿童

  “孩子的事耽误不得。”每天晚上,家住重庆市大渡口柏华社区的刘世惠吃过晚饭就出门了。在退休前,刘世惠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退休后,她婉拒了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选择在社区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其中就有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

  重庆市现有高达100多万名留守儿童,他们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关爱,不仅生活困难,部分孩子还出现心理封闭、思想压力大等问题。

  从2007年起,重庆市关工委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优势,深入开展调研,组织动员“五老”投入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担任他们的“代理家长”,开展结对帮扶。

  重庆市各区县和中小学组织建立“关爱留守儿童会所”“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设置“亲情聊天室”。壁山区组织了1243名“五老”和热心人士担任1279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云阳县在学校建了60个“亲情视频聊天室”,安装“亲情电话”300多部,走访慰问儿童15万人次,免费为儿童体检和心理咨询。

  在父母缺位的情况下,这些白发苍苍的“代理家长”担负起了关照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身体,并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思想表现、学习成绩、日常行为的责任,在思想精神、心理、学习等方面全方位关怀留守儿童。

  8年多来,农村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在重庆实现了全覆盖,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的“五老”达3.2万人,10万余名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基本构筑起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的良好环境,缓解了留守儿童困难群体的生存发展困难。

  目前,重庆市90%以上的留守儿童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

  立德树人,一个都不能少

  2001年,年届六旬的张年全挑起了合川区南津街街道东津沱社区的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的担子。在一些人看来,张年全是接过了一个“烫手山芋”,因为这里“两劳”回归青少年数量较多。

  “请给他们一个工作的机会,出了事我负责。”为了解决“两劳”回归青少年就业问题,张年全没少向用人单位写条子做担保。

  重庆市各级关工委组织广大老同志,把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感化、挽救和帮助,作为各级关工委的重要任务。市关工委发动5230名老同志担任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组建法治教育团2919个,举办法律法规宣讲报告2.5万场,受教育青少年956.3万人次。

  29个区县关工委组建了“未成年人权益维护中心”,努力维护广大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在高校,关工委还有一批重点关注对象,即经济贫困、学习困难、心理困惑的“三困生”。重庆市高校关工委把解决“三困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重庆大学关工委设立的优秀特困大学生奖励基金,17年来受奖学生达1800多人。重庆邮电大学“郭长波教育奖学基金”,累计约410万元,已资助126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西南政法大学关工委心理咨询组,引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摆脱心理阴影。重庆三峡学院关工委协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了新生心理健康测试,对带共性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聘才纳贤,壮大“五老”队伍

  在重庆市綦江区关工委主任杨昌茂亲自登门拜访下,20余位从县级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受她感召欣然加入“五老”队伍。

  关工委组织的特殊性在于工作主体是老同志。如何壮大“五老”队伍?重庆市关工委积累了很多办法。

  重庆市关工委采取组织发动、典型推动、“五老”带动、表彰促动等“四动”措施,采用领导谈话动员一批、做工作推荐一批、上门求贤聘请一批、谋事业凝聚一批等“四个一批”的办法,动员市、区县和基层单位更多的老同志参加关工委工作。

  有的区县采用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的“三留人”举措,动员刚从岗位退下来或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参与关工委工作,留住参与关工委工作时间较长、年龄较大,但身体健康的老同志继续参加关工委工作。

  截至目前,重庆市参加关工委工作的“五老”有39900多人,占离退休人员总数的34%。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