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3月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介绍,该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各参建高校,目前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了近500个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平台,通过合作研发、成果转化等方式服务了2000多家企业。
投入真金白银 改革含金量高 管理动态调整广东建高水平大学促经济“换挡”
因生产车间粉尘污染、尘肺病高发,如今在以陶瓷卫浴为支柱产业的广东佛山,月薪1万元都很难招到陶瓷卫浴洁具打磨工,招工难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痛点”。
广东工业大学佛山数控装备研究院“孵化”出的新鹏机器人公司迎难而上,研发出可独立完成陶瓷卫浴洁具打磨工序,且产量5倍于普通打磨工的打磨机器人。“机器换人”带动佛山市本土卫浴行业走向智能制造。
在教育部3月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介绍,该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各参建高校,目前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了近500个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平台,通过合作研发、成果转化等方式服务了2000多家企业。
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广东省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智慧之选”。当前,广东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和发展中国家低要素成本的“双重挤压”,迫切需要新的发展动力,但大而不强是套在广东制造业头上的“紧箍咒”。
审时度势,广东选择了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极速前进”。据王创介绍,广东省将通过专项资金投入、提高生均拨款等方式投入150亿元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2015年至2020年,广东省以及佛山市、东莞市、深圳市将共同投入超过80亿元,共建3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除了投入“真金白银”,广东为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超常规发展,还推行了一大批“含金量高”的体制机制改革。今年1月,广东启动高水平大学人事制度改革,首次向试点高校下放岗位设置权、公开招聘权、职称评审权、薪酬分配权和人员调配权。
试点高校之一、华南农业大学出台规定,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按学校5%、所在单位15%、成果完成人80%的比例进行分配。华南农大在产学研合作模式方面也同样“敢闯爱创”。该校校长陈晓阳认为,当前校企协同模式不应简单地停留在签协议、挂牌子的初级阶段,而应相互捆绑实现互惠互利。该校与广东温氏集团进行深度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相关科研成果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时,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是通过与企业深度融合,提升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陈新举例说,该校自2004年开始就与地处相对偏远贫困地区的巨轮股份合作,校企双方从一个2万元的合作项目开始,发展到如今一年超千万元的重大科技合作。在这12年里,巨轮股份也成长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轮胎模具开发制造企业。
为避免“同质竞争”,鼓励特色发展,广东省正探索制定“一校一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高校和项目进行分类管理,不同建设阶段选取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这有效引导了各参建高校特色发展。如南方医科大学作为唯一一所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的医科高校,面向健康领域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创新驱动健康产业发展。该校与广东顺德区共建科技园,开展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军民融合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将有200余项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成果进入广东开展孵化和产业化。
为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快马加鞭”,广东省正在探索制定激励与退出机制。王创介绍说,该省将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对重点建设高校和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对工作推进得力,成效突出的高校和项目继续给予支持,项目学校可整体滚动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反之将被调整、取消建设资格甚至被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