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2.3万余名学员学成归来后都补充到了基层一线岗位,有效缓解了新疆干部人才紧缺矛盾,同时他们还将成为扎根基层、维护稳定、建设新疆的重要力量。

  2015年2月,凭着自己的努力,木塔力普·麦麦提明成为墨玉县吐外特乡财政所所长。“我现在工作很忙碌,但每天还要抽出时间继续学习业务方面的知识,以此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4月8日,木塔力普·麦麦提明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木塔力普·麦麦提明是新疆第一批赴援疆省市培养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2015年1月,23063名像他这样的学员已全部培养期满返疆,并在考核合格后安置上岗。他们有的走上了农村中小学双语特岗教师岗位,有的走上了农村双语幼儿教师岗位,有的走上了乡镇卫生院医生岗位……赴援疆省市培养的高校毕业生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始奋力书写美好的明天。

  各方合力推动培养工作2006年,从新疆大学毕业的木塔力普·麦麦提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在一家单位打零工。人生转机就发生在2011年。这一年,新疆党委决定开展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工作,他有幸成为其中一员。2010年之前,新疆约有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7.5万名,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年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培养工作无疑成为新疆特殊时期采取特殊方式解决就业问题的重大历史性创新举措。2011年至2012年,新疆分批选送23355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19个援疆省市及国家部委所属的188所院校进行为期一年半至两年的培养,基本做到了符合条件、自愿参加培养的未就业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全覆盖。

  这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民族团结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党委书记张春贤明确提出利用对口援疆渠道组织未就业毕业生培养锻炼、转变观念、提高技能、促进就业的思路,多次组织研究有关重大问题,全程指导工作开展。新疆党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集中全区力量统筹落实。各地各部门严密抓好各环节工作,采取超常规措施解决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各援疆省市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培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力推进,精心制定计划,统筹落实经费,安排教学质量高、教学条件好的院校承担培养任务,调动各方资源安排实习岗位,不少省市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跟踪落实。各承训院校调整教学计划、调配设施设备、组织优秀师资,尽最大努力完成好培养任务。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疆内外各级组织的强力推进,为这项庞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学员在实践中锻炼提升短短两年时间,木塔力普·麦麦提明由一名会计助理成长为一名财政所所长,除了他自身努力外,还与学校培养的针对性强不无关系。为了把新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培养成为服务基层的有用之才,各培训院校针对语言能力、专业基础、岗位需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理论的学习培训和岗位实习参观考察。其中,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是各院校培训任务的重中之重,他们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员的听、说、读、写能力。

  各援疆省市还把岗位实习作为提高培养学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调动各方面资源,各援疆省市累计开发254个县市、580个乡镇、967个社区、371所学校共计3716个实习点,努力为学员提供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岗位进行定岗或跟岗实习,并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工作骨干加强帮带指导,有效提升了学员的业务能力。在假期返疆期间,新疆各地也组织学员到预设岗位顶岗实习,使学员尽早熟悉工作环境,在实践中锻炼提升。

  学员成为建设新疆重要力量“学校对我们非常好,我现在还时常怀念在学校的生活。”木塔力普·麦麦提明说。学校不仅给学员们安排了好的住宿条件,还安排了最好的授课老师,在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习的两年时间里,他不仅学到了财务方面的知识,而且汉语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学校还组织我们游览了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让我增长了见识。有时间了,我一定要回去看看我的学校和老师。”木塔力普·麦麦提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像木塔力普·麦麦提明这样深怀感激之情的学员还有很多。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工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和社会矛盾,而且还帮助不少家庭脱贫解困。许多学员通过培养,进一步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培养期间有8400余名学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05名学员光荣加入党组织。通过在内地的学习生活,学员们的眼界宽了、见识广了、观念新了,普遍增强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增强了发展稳定新疆的责任意识。

  如今,2.3万余名学员学成归来后都补充到了基层一线岗位,有效缓解了新疆干部人才紧缺矛盾,同时他们还将成为扎根基层、维护稳定、建设新疆的重要力量。学员们把新知识、新技能和内地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科学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受到了基层欢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他们素质全面、热情高、观念新、有活力,在信息化手段运用、公文处理、开展群众工作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特别是能够深刻认识到新疆与内地的差距,责任感强,不少学员很快成为工作骨干。同时,许多学员已成为当地的“双语通”,承担起了汉语培训任务,带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提升了学习汉语的热情。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