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基于学生差异的,有选择、可变化、可持续的多样化发展,才是高中阶段多样化、特色化探索的价值所在……
只有基于学生差异的,有选择、可变化、可持续的多样化发展,才是高中阶段多样化、特色化探索的价值所在。有人说,高考不改革,高中难改革!也有人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选拔制度不改革,高中应试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发展困局很难有所改观。前不久,上海、浙江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作为高考大省,河南虽然尚未出台高考改革方案,但该省58所普通高中提前“分专业”,试点多样化发展,日前受到媒体关注。
长期以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教育一直在单一化的应试教育轨道中运行。虽然一些地区的高中也进行了多样化的课程实践、办学模式探索,但距离真正形成能够保证高中多样化办学的完善选择机制仍然遥远。
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义务教育均衡化以及基础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中的高中教育普及化的政策定位,使得近期高中教育的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已经成为中长期规划发展中的一个重点。上海、浙江等地高考改革的逐步启动,更给今后的高中教育发展提出了大课题。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需要高考制度的改革,也需要来自地方的大胆实践探索。
据报道,从今年起,河南省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工作,即让不同的高中发展不同的特色和优势,提前“分专业”。河南省教育厅发文,确定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一中、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南阳市第一中学等全省58所学校为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学校”。据了解,“多样化”主要包括四类:综合创新类、学科特色类、普职融通类和国际特色类。
应当说,这一举措比较大胆,体现了政府在引导高中多样化发展中的导向和力度。而从上述分类试点中,也大致可窥探出河南即将探索的高中阶段的各种特色办学定位,包括国际化、普职融合和特色项目等类型。而解读“多样化”能带给高中教育怎样的启示,则有多种观点,有的从承认学生差异角度,着重从课程多样化的角度来进行探索;有的从淡化批次录取和提供多元选择角度,来理解多样化探索的制度设计问题;有的则从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角度,认为多样化才是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化的主要途径。
从上述有限的信息中,我们也能窥测到一些值得提出来讨论的问题,诸如高中阶段是否适合进行专业定向?如何看待促进多样化的外在和内在的动力关系问题?如何避免从应试“分科”到应试“分业”?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的行业差距加大,专业分工不等,特别是高等教育机构分化、定位依旧是个问题的状态下,如何真正实现学生自身兴趣发展,而避免市场误导,则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总之就是,高中教育应当是谁的多样化?何种多样化?
上述即将进行的实践探索,昭示出只有基于学生差异的,有选择、可变化、可持续的多样化发展,才是高中阶段多样化、特色化探索的价值所在。归根结底,在于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形成基于自身“兴趣”、“志趣”到“志业”的连续性学习经验,而非断裂式的教育成长经验,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志业”的贯通。从根本上改变高校目前“千人一面”的过度同质化状态,实现学生上大学从“选择学校”到“选择学校的专业和教育”的根本转变,真正实现我国从“选拔教育模式”向“选择教育模式”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