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招办方面表示,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的目的是不再以分数论英雄,而希望最终能以能力作为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尺子。
能力更重要了
不擅长笔试,但综合能力较强、科研能力突出、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学生更容易脱颖而出
“申请-考核制”指的是:考生不用参加初试,直接向院系递交申请材料,由院系根据申请材料进行筛选,合格者再参加院系组织的能力测试。在此之前,博士研究生招生一般分初试和复试,初试为笔试,要考外语、专业课和人文科学基本素质(或数理基础与能力)。
“申请-考核制”被认为是现在能带领博士研究生招生走出困境的最好办法。
厦大招办主任吴国瑛说, 从过去两年的情况来看,考核并非只是看看材料而已。学院都会成立由学科专家导师组成的专家组,重点考查考生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发表论文水平、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等内容,之后给出相应分数,并依据分数的高低决定考生能否进入“终极面试”。
“终极面试”据信也会给大学更多自主权。厦大招办说,目前厦大各学院的方法不尽相同,不过,目标都是“让考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真实全面地展现出来”。
“考霸”不好混了
“申请-考核制”不以分数论英雄,被认为是现在能带领博士研究生招生走出困境的最好办法
厦大从2013年就开始探索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改革,最初只涉及6个专业;2014年,改革扩大至全部理工医和少数文科专业;新近公布的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则显示,又有6个文科学院将加入“申请-考核制”改革行列。
厦大招办方面表示,总共有25个学院加入招生改革,也就是说,厦大约七成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都将取消初试。
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基于这样的认识:过分统一的入学资格考试,放松了对考生的科研潜力和可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的考查,反而把反映考生对基础知识、系统专门知识掌握程度的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
著名高教专家、厦大教授潘懋元对此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笔试成绩好的博士研究生中,研究兴趣不大、创新意识缺乏、学术潜质不足的大有人在。
潘懋元把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材的重要性比喻为“如同农民播下去的种子的好坏对收成的影响一样”,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考生,这是关系博士研究生教育全局的关键问题之一。
吴国瑛说,过去两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不擅长笔试,但综合能力较强、科研能力突出、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考生,相比较只会考试的“考霸”,更容易脱颖而出。
当然,校方也表示,“申请-考核制”将搭配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使招生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
背景
厦大博士招生
改革探索
●2013年 开始探索“申请-考核制”的改革,最初只涉及6个专业
●2014年 改革扩大至全部理工医和少数文科专业
●2015年 又有6个文科学院将加入“申请-考核制”改革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