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之初,他们就接受了新生入学教育,民族团结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各学院、班级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等,加深各族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增进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金秋时节,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34个民族的5175名新生相约科尔沁草原,相聚内蒙古民族大学。开学之初,他们就接受了新生入学教育,民族团结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各学院、班级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等,加深各族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增进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赛白努’,蒙语中你好的意思……”9月19日,内蒙古民族大学霍林河校区教学三号楼一间教室内,物理专业(蒙授)学生青格勒正在教达斡尔族学生敖春光说蒙古族日常用语,两人在学校举行的“民族团结姊妹班”联谊活动中成为好朋友。在该校,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学生成为好朋友的并非仅此一对。该校在校师生总数超过23000人,其中少数民族师生近一半。为了让不同民族的学生能够很好地交流,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拉近各民族学生的距离。

  作为全区唯一一所综合性民族大学,该校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大力弘扬“博学明理,崇德至善”的民大精神,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融汇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今年以来,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行动的自觉,内化为维护民族团结的精神动力,各学院广泛开展了“托起青春梦想之翼”“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主题团日、专题讲座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在校大学生对民族团结和谐的向往和期盼。

  借助今年自治区第31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开展之际,学校创新性地开展“嵌入式”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姊妹班、民族团结社团文化节等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学生“结对子、交朋友”,活化民族团结的每个“校园细胞”,打通民族团结的“最后一公里”,在校园内营造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氛围。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开展,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为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作出了示范。学校主动适应我市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积极增设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促进学科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全面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使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惠及师生。目前,学校设专业65个,蒙语授课专业23个,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4个为蒙语授课。蒙药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获批后,实现了学校博士教育及自治区医药领域博士教育零的突破,带动培育了一批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与此同时,学校成立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先后承担了上百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了《科尔沁左翼中期蒙古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安代之乡:库伦旗历史文化概要》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该校积极参与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在设施农业等多个领域开展科技合作,先后培养农业科技人才2500余人。学校多名专家深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并在自治区东部盟市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等活动。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校各族师生的大团结,使学校真正成为了我市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学校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3年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