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不走过场,一个问题调研三年——

  守望乡村的大学生实践团队

  “‘村主任’啥时候回来的?”鲁东大学学生王伟平刚一回到学校,熟悉的同学很远就向他打招呼。连续3年下乡调研,王伟平始终盯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他也因此获得了“村主任”这样一个外号。

  近日,刚刚结束为期半个月的下乡调研后,风尘仆仆赶回学校的王伟平一行8人,来不及休息就投入到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中。“作为共青团中央今年选拔出来的百支智慧城镇调研团队之一,我们在山东省博兴县和曹县调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这也是前两年调研活动的一个延续。”王伟平告诉记者。

  今年3月,王伟平无意中听说博兴县有个湾头村,村民依靠电子商务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淘宝村”,2014年,这个村电子商务销售达到了1.4亿元。

  8月的博兴县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调研团队的成员顶着39度的高温,走过湾头村一个个草柳编织作坊,与农民们攀谈交流,了解农村网络商务的现状。闻讯赶来的博兴团县委副书记董云鹏对学生们的调研赞不绝口:“这批大学生5月份就在湾头村走访调研过,前后待了半个多月。这次调研的同时他们还帮助村民处理了一些电脑网络使用时遇到的问题,而这正是我们‘淘宝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从2010年开始,这个村子没有一个人外出打工,甚至近年来还有大学生来村子里创业。”王伟平说,“我认为电子商务为解决农村留守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各地农村可以因地制宜,办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最快商务,这样就可以完全解决农村留守问题。我觉得这是自己3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大收获。”

  来不及休息调整,结束了湾头村的调研活动后,王伟平与同学们又连夜赶赴下一个调研地点——曹县的丁楼村……

  从2012年开始,以王伟平为队长的实践团队利用两个暑假,调研了农村地区留守和新媒体使用等问题,农村留守问题的严重性让这些大学生始料不及。

  “去年8月,我们在日照走访时,了解到一位留守老人为了不给进城打工的儿女添麻烦喝农药自杀了。”王伟平忧心忡忡地说,“因为农民工进城带来的农村留守问题这几年不断出现,目前看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与别的实践团队相比,我们调研持续时间长,调研的距离远,这和前两年的调研活动一脉相承。”王伟平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寻找一条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解决现在的农村空心化和留守问题。”

  今年上大四的王伟平从2012年开始参加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3年来,他和同学们在山东的日照、枣庄、滨州、菏泽等地的数十个乡镇调研走访,共撰写调研报告10余万字,拍摄纪录片5部,照片数千张。调研活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13年,调研团队的报告被山东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选用,收录到2014年出版的《山东社会蓝皮书:山东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为党政部门的农村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他们拍摄的反映农村留守问题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纪录片——《乡村守望》获得中国高校电视奖一等奖。

  “学校每年暑期都会组织‘三下乡’活动,但是像王伟平他们这样3年来持续关注农村问题,带有一定持续性的实践团队还不多见。希望这样的调研能够引起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以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学校组织‘三下乡’活动的立足点和最终目的。”鲁东大学团委书记李青告诉记者。(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张成良 伟平)

    《中国教育报》2014年8月22日第1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