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着力构建“五化”机制,推动社会实践深入发展, 连续20年荣获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先进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着力构建“五化”机制,推动社会实践深入发展, 连续20年荣获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先进单位”。

  注重科学设计,推进实践课程化。遵循活动课程规律,制定《社会实践条例》,编制《社会实践指导手册》,设立必修学分,规定实践学时,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学生设定实践内容和形式,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和思政课理论导师,并制定量化考核体系,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从而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课程化体系。

  立足分层实施,推进实践项目化。自主开发了“社会实践团队网上招募系统”,采取项目立项招标的方式,面向全校发布或征集实践项目,按照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等层次组团,并以项目化的方式实施和验收,确保活动实效。“五四爱心学校”支教项目9年薪火相传,先后有5500余名志愿者参与,无偿助学时间达20万多个小时,帮助4200余名的贫困家庭学生;“青马理论宣讲”自2004年起,紧扣时代主题、时事热点,集中宣讲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理论300多场次,成为唱响时代主旋律的阵地。

  扩大参与广度,推进实践全员化。按照“学生全面参与,教师全程指导”为要求,每年组建百支校级以上重点团队,选配百名专家任“社会实践导师”,投入百万以上社会实践经费,保障二年级学生百分百参与团队社会实践,促进青年学生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砥砺青春。今年,学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发动万名师生,组建院级以上团队332支,深入10多个省市的70多个县区近千个乡村和社区开展实践。

  拓展合作深度,推进实践基地化。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就近就便、相对稳定、建用结合”的原则,建立长期合作实践基地160余个,并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就业实习基地三位一体融合,促进实践基地稳固高效。“红烛行动”志愿者连续4年赴四川洪雅柳江小学和桃源小学爱心支教;“江淮社工”志愿服务队连续5年到芜湖社会(儿童)福利院开展生活帮扶和心理治疗服务;平民电脑学校连续6年服务10个省市实践基地,累计义务培训4万余人次,维修电脑6000余台件。

  着眼持续发展,推进实践社会化。按照“为我所用、合作共赢”的思路,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军合作、校村合作。近五年来,学校累计1200余人次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实践,募集社会实践资金100多万元,签订合作协议100余份,实践受益学生6万余人。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