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德市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体系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不断完善,教育布局逐步优化,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逐年提升,有力地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我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又是全国畲族主要聚居地区,全市42个少数民族,人口有20.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其中畲族人口18.9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0.87%,回族人口1.5万人,其余壮、满、苗、傣、布依等40个少数民族4000多人。全市现有独立设置的民族中学5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独立初中4所),民族小学45所(其中独立设置的民族小学9所)。

  市教育局中教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积极在改善少数民族办学条件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从国家、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资金中优先安排民族中小学建设项目,把民族中小学危房改造作为首选重点项目安排实施,保证项目资金配套到位。同时,各县(市、区)还将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工作,列入当地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经费上予以重点保证。

  与此同时,我市针对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分散,交通不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难度大的实际,全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合理布点,采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兴建民族小学、创办寄宿制民族小学、创办“民族班”等措施,以方便散居在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就近入学,努力让孩子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我市各级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民族教育政策,全面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有关少数民族考生中考的加分优惠政策。针对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特色和需求,市教育局专门借助当地师范学校开设民族师范班,为民族乡村学校“量身定制”的近千名少数民族教师现今仍活跃在民族学校教育的一线。一方面,由各县(市、区)教育局逐年增派选调汉族骨干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采取对口支援协作的方式,让各县(市、区)一中、实验小学等名校挂钩民族学校,以带动少数民族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不仅如此,我市尤其注重突出民族教育办学特色,通过整合民族教育资源,着力挖掘、保护和发展畲族文化教育,把畲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创建“畲文化魅力校园”。全市民族学校普遍开设了畲族文化校本课程,将畲族文化传统教育纳入计划、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截至2014年春季入学,全市有少数民族在校中小学生21518人,其中小学生13191人、初中生5070人、高中生3216人。全市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达100%,毕业率达99.9%。(杨洋)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