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6/8e806d070b9a4a4jpg  /></span><br /><span style=记者阿卜杜拉哈曼与少数民族学生合影

  中国新疆南部的阿拉尔市地处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几代人的开垦,把这里从人迹罕至的荒漠变成了美丽而整洁的西部小城。南疆规模最大的大学“塔里木大学”就坐落在这座风景如画的城市。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里,随处可见身着鲜艳少数民族服装的学生和汉族学生用流利的双语进行交谈,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塔里木大学创建于1958年,到今年已经走过了56个年头。这些年来,在兵团农一师的领导下,塔大肩负着屯垦戍边和培育人才的双重使命,无论是是边境的牧场还是基层的连队,塔大的毕业生遍布了整个新疆大地,在促进新疆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在谈到大学的教学特色时,塔大副校长张传辉告诉记者:“根据南疆维吾尔族群众较多的特点,我们学校一直坚持双语教学,少数民族的学生要会讲汉语,汉族的学生也要懂少数民族的语言,这样才能加强沟通,消除误会。”

除了开设双语教学,塔大在教学管理上也在不断探索“融情”教学模式,即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增进彼此的感情。通过几年的相处,学生之间的顾虑没有了,隔阂也就没有了,各民族学生真正成为了一家人:“每到节日的时候,我们都对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穆斯林学生给予补贴和物质上的支持,无论是少数民族的古尔邦节、肉孜节、还是汉族的春节、中秋节,这些都不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而是全新疆人民的节日。”

阿迪力今年22岁,是塔大农机专业大二的学生,身材高大的他平时喜欢跟同学们踢足球。他的宿舍里一共住有5个同学,除了他是维吾尔族以外,其他都是汉族同学。刚开始,阿迪力有些疑虑,担心跟室友们相处得不愉快。后来,他发现,汉族室友们很尊重他的民族习惯,也很了解他的民族文化。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已经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哥们。阿迪力告诉记者,上个学期的一次生病经历使他终生难忘:“上个学期的一天下晚自习,我突然胃疼得不行,就给他们(室友)打电话。他们马上过来把我送到医院。整个晚上,他们4个人都没合眼,一直陪着我呆在医院。对他们的感谢,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白拉提是个长相清秀、斯文腼腆的维吾尔族姑娘,她的老家是几百公里之外的吐鲁番。她清楚地记得,刚来学校的时候,她的汉语不好,学习遇到了很大困难,几乎每天晚上都躲在被子里偷偷哭。在汉族室友的热情帮助下,她如今已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每天都和姐妹们快乐地学习:“凡是我不懂的地方,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的各个方面,她们都很帮助我,我特别感动。做朋友就应该不分民族,在一起开心就好。”

塔里木大学地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南疆地区,塔大百分之七十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和牧场,他们的求学路也更加艰辛。对此,在兵团的大力支持下,塔里木大学设置了兵团奖学金、企业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等,对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予以鼓励。努尔·依曼古丽是动物医学系大三的学生,连续三年都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她骄傲地告诉记者,自从上大学以来,她几乎没跟家里要过钱:“我爸妈都是农民,家里很贫困。入学的时候,国家给了我8000元的补助。我每年都能得5000元的一等奖学金,再加上学校对贫困生的补助,学费、生活费都不用问家里要了。我这个专业是塔大的特色专业,新疆的牛羊多,现在牛羊肉价格也在不断提高。毕业后,我可以开个动物医院,很赚钱的。”

经过56年的发展,塔里木大学已经培养了5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万多人,努尔古丽就是其中的一位。身材高挑、长着一双会说话大眼睛的努尔古丽曾经是塔大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她放弃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乡哈密的工作机会,而是留在了塔大的人文学院做一名辅导员。谈到这个选择,努尔古丽对记者说:“塔里木大学给我的东西特别多,所以,我特别想把我自己的一份力量奉献给这个学校。学校也需要我这样的少数民族教师。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更多同学带来帮助。”

每年的7月是大学生毕业离校的日子。再过几天,阿里玛斯·土尔洪就要离开学习、生活了4年的母校,即将走向社会的他迷茫过,也彷徨过。面对近期发生在新疆的暴恐事件和社会上对新疆、对维族的各种说法和传言,他也想发出自己的声音:“你是怎么样的人,人家就会怎么样对待你。我们维吾尔族永远是热情好客的民族!”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