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黄岛区“绿色指标”评价推进学校改革——

要分数,更要学生全面发展

  青岛市黄岛区用素质教育、队伍建设、平安和谐、教学管理、群众满意度以及学校的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等代替了“考试成绩”,告别长期以来学校评价以“分数论英雄”的做法,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青岛市黄岛区珠海街道王家楼小学音乐教室内,十几名学生正娴熟地拉动琴弦,十几只胡琴共同演奏的乐曲,旋律悠扬悦耳。在王家楼小学,像这样的专用教室非常多,而美术、体育、科学、品德与生活、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过去被称为“副科”的课程不仅进入了农村学校学生的课表,而且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样作为“主科”来上。

  “这要是在过去,‘副科’不可能受到如此重视!”近日,王家楼小学副校长闫东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并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50项评价指标为学校“全面体检”

  校长办学思路、办学行为转变的背后,是黄岛区根据城区和农村学校客观存在的校际差异,实施办学水平全面评价,告别长期以来学校评价以“分数论英雄”,以评促管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山东省内最早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的区县,黄岛区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学生成绩、升学率曾经一直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最主要的“标尺”。

  “要改变当前各种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办学行为,首先要在考核评估‘指挥棒’上动脑筋,以更科学、更全面的考核方案刺激办学行为转变。”黄岛区教体局副局长张仁平说。

  黄岛区做出并践行着“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的承诺。2014年,在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黄岛区打破常规,加大改革力度,制定新的《学校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方案》。新评价体系改变了过去“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提升。新体系总分为1000分,设置50项评价指标,其中,素质教育、队伍建设、平安和谐、教学管理、群众满意度以及学校的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等“绿色指标”,代替“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点,从根本上推倒了压在学生身上的超时上课、海量作业、反复考试“三座大山”。

  新“指挥棒”撬动学校转变办学行为

  为了使学校常规管理具有可操作性,黄岛区配合新的《学校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方案》,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文件,使校长们知道如何做才能达到标准。同时,新的考核方案还设立创新创优、办学特色和亮点等特殊附加分项目,刺激学校突破常规,尝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为了让学校能够发现自己办学行为中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新的评价体系实行平时调研、随访评估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估方式,采用查阅资料、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现场测评等信息采集方法,并且在每次调研后都要形成一份评估报告,并反馈给学校。

  “把一年的评估分散到平时,既可以真实地了解学校的日常办学行为,又能让学校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地方,切实改变了以前一次性评估定结果所带来的应付考核走过场的弊端。”区教体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启学说。在形成最终评估结果前,区教体局会将每所学校的每项得分“晒”出来,接受全区学校及公众的质询。每项得了多少分,为什么得分,为什么失分,职能科室都要面对面地接受大家的询问,以保证评估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对于新评价体系的“阳光运作”,黄岛区第三实验小学校长孙传香说:“公布每项得分,可以让我们明明白白办学,清清楚楚知道为什么失分,为什么得分,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在哪里,以后该怎么改进。” 

  “绿色指标”是课程、教学、管理改革协同推进

  把评价改革落脚在学生发展上,是该区评价制度改革的核心。新的评估方案将原来占绝对主体的学生学业成绩占比下调到总分值的10%,而将学生发展的分值调高到50%,特别是新评价体系设置的德育工作、实践活动、兴趣小组、读书活动、体育艺术、学业水平等指标,主要用于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分值占比调整一增一减的背后,不仅投射出教育管理由“管”到“导”的观念变化,而且还撬动区域教育改革由存量向增量改革的自然过渡。2014年,黄岛区政府投资2.85亿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其中投资6360万元为城乡学校高标准配备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保证学生有足够精良的音乐、体育、美术、实验等器材设备使用。

  如今,学校评价改革的“溢出效应”正在一些学校显现。黄岛区东风小学校长刘洪亮告诉记者:“区教体局‘绿色指标’评价,将学校管理、教研、教学等均架构到科学的评价信息上来,推动了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行为的转变。”

  学生对这次评价改革感受最深,他们在各种课程中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黄岛区第十中学八年级学生王海鹏告诉记者:“现在的课程丰富多彩,知识面比以前拓宽了,学习兴趣自然提高了很多,一天下来我们不但不觉得累,而且每天都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向往……”

  对于评价改革所带动的教育细微变化,家长也看在眼里。黄岛区东风小学一年级学生薛凯的母亲刘颖说:“自从学校开展了养成教育活动以来,孩子每天回家都能很有礼貌地向我们问好,帮我们干家务活。孩子的变化着实让我们高兴!” (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王永明)

  《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23日第3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