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山,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有着明确的路径和目标:从缩小城乡、校际和群体教育差距入手,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让生活在昆山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为昆山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智力储备和支撑。

“昆山的学校都很好,不用挑!”

——江苏省昆山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过段时间,江苏省昆山市新市民李明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可他一点都不着急。原来他早已“看上”了张浦镇第二中心小学,就在家附近,是一所投入1.6亿元高标准建造的学校。“昆山的学校都很好,不用挑!”

  在昆山,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有着明确的路径和目标:从缩小城乡、校际和群体教育差距入手,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让生活在昆山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为昆山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智力储备和支撑。

  教育均衡纳入“城乡一体”

  伴随着改革开放,昆山在全国率先自费建设开发区,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为缩小城乡学校硬件上的差距,昆山将教育布局纳入全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加快建园、建校步伐。

  昆山市教育局局长褚志愿介绍,“十一五”期间,昆山新建、易地新建中小学、幼儿园35所,其中乡区幼儿园、中小学校占80%。2013年,昆山教育总投入达41亿元,新增中小学学位10800个、幼儿园学位5300个。

  与此同时,昆山还将市区优质学校作为标准和样板,进一步缩短城乡差距。易地新建的吴淞江学校,告别环境差、条件简陋的旧校区,多媒体电子白板、科学探究室等一应俱全,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城里的教育。2002年,昆山成为江苏省首个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市,每一所学校基本达到省定标准。

  硬件同步是第一步,如何让师资实现均衡流动,是昆山一直思考的问题。2010年以来,昆山共招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1478人,分派到乡区工作的达912人。昆山还每年组织150名优质学校骨干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顶岗支教,推进校际师资均衡。

  “两年前,昆山开始探索集团化办学,薄弱学校委托优质学校管理,在教师培养、教育科研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在昆山市教育局副局长周雪明看来,该措施让校际间的人、财、物调动更加灵活,优质学校的管理、文化更容易渗透到薄弱学校。

  7.3万新昆山人子女共享普惠“阳光”

  据统计,昆山义务阶段外来务工子女有7.3万人,每年还以1-1.2万人的速度增长。在昆山市市长路军看来,关注新昆山人子女就学,不仅关系到这些孩子的未来,也关系到昆山的未来,解决好他们的教育问题,关乎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让每一个流动儿童都有学上,昆山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新建了两所公办学校,还将市内现有的9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全部建成苏州市合格学校。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帮助外来工子弟学校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

  “在昆山,外地孩子的入学门槛放得很低,只要有房产证就能入学。学校不许收取借读、择校等费用,评优、助学等与本地学生同等享受。”周雪明介绍,目前,昆山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工子女公办学校吸纳率达69.46%。

  多元供给,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随意挑”

  教育均衡,核心在于“公平”,但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式发展。在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看来,虽然教育不能搞市场化,但教育的市场正在形成,昆山希望在高位均衡的基础上,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教育需求。

  2013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昆山杜克大学,于今年秋季以自主招生录取方式招收首批硕士生。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介绍,学校引进杜克大学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跨学科教育模式,并结合中国国情和武汉大学的学科优势,对教授和学生都极具吸引力。

  选择国际化教育,是昆山面对现实的深思熟虑。长期以来,昆山走的都是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共有55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昆山。路军表示,伴随昆山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加快集聚和培养大批高端人才,让昆山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和优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