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实现山东省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的根本转变,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十一五”我省实施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实现山东省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的根本转变,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十一五”我省实施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山东省“高教强省”行动计划》。共批准省级重点学科272个、重点实验室104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1个。其中,批准省级强化重点学科64个、重点实验室32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1个。

“十一五”,各建设单位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把重点建设项目作为一号工程,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加大投入,措施得力,狠抓落实。各重点建设项目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条件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提升了高校的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学科研队伍优化提升。各建设单位制订了多项优惠政策,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汇集了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学术梯队的年龄结构、职称及学历结构更趋于合理。“十一五”末,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教学科研人员中教授4625人(其中40岁以下532人,具有国外学术背景的1560人,具有博士学位3174人),副教授5152人(其中40岁以下2909人,具有国外学术背景的1308人,具有博士学位3482人)。高级职称教研人员中具有国外学术背景和博士学位的比例较“十五”末分别增长115.15%和43.57%。同时,各重点建设项目都设置了学科(学术)带头人岗位,大部分重点建设项目根据研究方向设置了3-5个关键学术岗位。五年间,强化建设重点项目共设置关键学术岗位348个,集聚了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了协作意识浓、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团队,教学科研队伍建设成效显著。155名研究生指导教师获得山东省优秀导师称号,111项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各重点建设项目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加强了对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本科生的培养,加强了知识的传授、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5年来,重点建设项目共招收博士研究生7923名,硕士研究生51492名,较“十五”增长21.23%。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使得研究生能够较多的参与科研,得到了较好的科研锻炼,科研能力显著增强,培养质量明显提高。重点建设项目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61497篇,比“十五”期间增长65.23%。7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奖、32篇获优博提名奖。178 篇博士学位论文、421篇硕士学位论文、1373学士学位获得山东省优秀论文奖,498项创新科技成果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创新科技成果奖;117个单位批准为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举办“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11期,承担多期全国博士论坛和暑期学校,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成果与创新思维的交流平台,形成鼓励创新、争先创新、勇于创新的理念和氛围。

科学研究取得突破。“十一五”期间,各建设单位积极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密切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科研实力显著提升。5年来,以重点建设项目为主体,高层次科研立项持续攀升,科研经费大幅增加,重点建设项目吸引科研经费56.76亿元,较“十五”增长63.62%。发表学术论文83685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40098篇,收录论文数量较“十五”期间增长67.4%;承担“973”、“863”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865项,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13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562项、国家发明专利3180项,总数较“十五”增长42.34%。各建设单位坚持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依托重点建设项目人才与科技资源,与海信集团、潍柴动力、中国重汽、将军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了一系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产学研项目不断增多,成果转化加快,转化重要科研成果2501项,充分发挥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学术交流空前活跃。“十一五”期间,各建设单位以重点建设项目为龙头,不断提高学术交流层次,扩大学术交流范围,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共主办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592次,较“十五”增长350.7%,其中国际学术会议525次,较“十五”增长48.7%,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7152名,较“十五”增长30.3%。各建设单位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激发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全方位融入国际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以名师讲学项目、联合科研项目为载体,先后与国外多所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加快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省、市财政和社会各界不断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五年来,全省用于重点建设的经费达到35.69亿元,其中国家投入8.59亿元、省投入5.78亿元、学校自筹21.32亿元。重点建设项目的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末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实验室面积达84.83万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60.05亿元。五年间,新增图书资料2752.08万册,优化升级了电子资料库,形成了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综合性文献保障体系,图书文献信息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

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各建设单位根据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对“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分阶段目标管理,在组织模式、管理方式、人才工作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通过构建领导机制,完善管理机制,优化激励机制,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术环境和人文环境。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