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不断瞄准国家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前沿需求,在有效探索先进管理体制,培育科研团队、形成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学校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不...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不断瞄准国家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前沿需求,在有效探索先进管理体制,培育科研团队、形成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学校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增强自身服务社会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实力。通过提升科研基地、平台硬件建设水平、确立基地平台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科研服务机构等得力举措,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平台的建设水平、增强基地、平台服务能力,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有效保障。
一、提升创新基地、平台硬件建设水平,增强发展服务能力

学校依托“985工程”建设,在加强创新基地、创新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软实力建设的同时,稳步提升硬件建设水平,通过投入重点资金实现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等实际举措,在增强自身硬件条件建设水平的同时,有效形成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通过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截止到去年年底,学校各类仪器设备新增三万余台套,其中二十万以上的科研器材新增二百八十余台套;十四万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新增一百二十余台套,科研仪器总值同时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建设华东师范大学“虚拟分析测试中心”,结合学校科研仪器实际进一步建设“华东师范大学仪器共享平台”,并不断完善平台意见反馈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学校科研仪器综合效用的发挥提供帮助。这也为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增长提供切实保障。

二、完善创新基地、平台规章制度建设,形成发展服务保障

为充分发挥学校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实际效益,学校进一步完善创新基地、平台的规章制度建设,有效增强基地、平台辐射带动效应。一是管理制度建设。出台《“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985工程”二期创新平台、基地人事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为平台、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二是人事制度建设。实行基地、平台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基地主任负责制,由基地、平台主任负责基地、平台的行政和学术事务,并形成基地、平台发展计划;发挥相关管理机构在地基、平台资源配置和协调依托单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制定并规范相关人员选聘条例和办法。三是学术制度建设。成立基地、平台学术委员会,确定基地、平台学术事务的指导范围和指导原则,并调整、制定研究方向和项目建设规划等学术事务,为基地、平台的良性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进而服务教学科研持续发展。

三、优化创新基地、平台架构设置,提升发展服务层级

学校合理规划、有效布局,着力形成提升自身科研服务能力的长效工作机制和环境保障。通过确立并优化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架构、构筑野外观测站台、建设专业研究资料库等具体措施,在进一步优化创新基地、平台架构设置,形成建设特色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级。

——优化基地、平台架构。设立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思想传统与文化变迁、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俄罗斯及大国关系研究等四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河口海岸科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脑-行为-认知科学、高可信计算、绿色合成化学与合成技术、城镇化过程与公共安全六个科技创新平台,在进一步调整学科布局结构、凝练学科方向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的有效对接,从形成科研服务合力,增强服务能级。

——构筑野外观测站台。依托“河口海岸科学”和“城市化过程与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崇明东滩野外观测站、崇西科学实验站、长江口浮标自动观测站、杭州湾东海大桥长期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站、崇明岛水文观测站等科研服务野外观测台站,实现创新平台研究数据的实时、动态更新和传输,在以服务社会发展和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有效增强学校发展服务能力,为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专业研究资料库。在建设“中国思想传统与文化变迁”和“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基础上,组建专业研究资料库。一是整合文史哲系所和教育重点基地已有资料情况,以人文研究为特色组建思勉人文图书馆,为学校人文学科的研究提供专业资料支持。二是服务学校教师教育发展,提升师范教育服务能力。针对学校师范教育优势,设立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孟宪承教育图书馆,有效丰富中外文教育类图书研究资料,广泛收集相关研究论文,为提升学校师范生职业素养,服务教育研究,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打下基础。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