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村民从“力工”变“技工”(主题)

——武乡县石北乡以工代赈激活富民强村源动力(副题)

长治日报特约记者 赵海鹏

初冬时节,走进武乡县石北乡以工代赈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机器的轰鸣不绝于耳,村民们干劲儿十足,这边开沟、砸坝,那边垫土、筑路,项目建设有条不紊,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令人振奋。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武乡县石北乡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在下庄村、张村、楼则峪村、东河村大力实施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落实“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的惠民政策,精心策划,加强监督,将以工代赈项目建成惠及群众、群众点赞的典范工程,确保“赈”的作用落到实处,让务工群众劳有所得、勤有所获,助推乡村振兴。

“我快60岁了,以前看到别人外出务工,很是羡慕。这次能在家门口实现打工梦,非常高兴。”石北乡下庄村村民郝有红,边说边指着自己的家,“我家离工地也就几百米,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到家,感谢党的好政策对我们脱贫户的照顾。”

石北乡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736.52万元,主要包括新建蔬菜种植基地灌溉主管道、蓄水池、护地坝、仓储库、排水沟,拓宽改造田间路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石北乡坚持“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的原则,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在项目内务工,解决就业,增加务工收入,并针对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众量身定制岗位,确保充分发挥“赈”的效益。

据石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小燕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累计吸纳125人就近就地就业,其中脱贫户、低收入人群、重点监测户48人,发放劳务报酬220余万元,占项目建设比例31.87%。

除了让群众在以工代赈中挣到钱,石北乡还将以此工程的实施为契机,积极探索和创新劳动技能培训模式,建立“项目-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重点培训群众掌握新的技能。

“项目还没有动工之前,我就开始参与相关培训,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术要求,比如砌墙技术、混凝土配比、施工安全等。有了这些技术,哪里有活我也能干了。”东河村村民张建云开心地说。

为民生计,当计长远。以工代赈示范项目的实施,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挣钱,还让群众学会一技之长。项目建设期间,石北乡在以工代赈政策、安全、质量、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培训,让村民从“力工”变“技工”,从“零工”变“常工”。

“以工代赈项目还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催化剂’,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为群众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多元增收。”石北乡党委书记吴少伟表示,石北乡将继续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全面实施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原标题:村民从“力工”变“技工”

来源:长治日报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