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中,超60%对创新创业有兴趣。近半学生选择二线城市为意向创新创业的首选区域,超过一线城市。”9月26日,全球化智库(CCG)在京发布《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对创新创业最有兴趣的是工学类、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的学生。 上述机构于2016-2017年分别对国内100所高校(包括重点高校、地方本科高校、高职高专等)及2797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
“高校学生中,超60%对创新创业有兴趣。近半学生选择二线城市为意向创新创业的首选区域,超过一线城市。”9月26日,全球化智库(CCG)在京发布《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对创新创业最有兴趣的是工学类、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的学生。
上述机构于2016-2017年分别对国内100所高校(包括重点高校、地方本科高校、高职高专等)及2797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研,探究我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学生最关注创新创业
报告显示,42.08%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能使个人获得不断地成长和发展,28.32%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经济收入因素虽然位居第三,但与个人成长和自我价值实现相比仍有差距,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更加注重自身的成长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创新创业的本质所在。”全球化智库(CCG)研究部人才研究组总监李庆对澎湃新闻说。
报告显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高校学生超过60%,其中位居前三的是工学类、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的学生。
李庆介绍称,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专业特征与创新创业关联较大,比如工科偏实用性,技术的创新和孵化更专业,科研成果转化更高效,这些学科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知识。
另外,高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了解情况较好,近八成表示了解。创业团队和个人能力被认为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对此,李庆表示,“高校学生接受新想法新观念相对快速,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以及大量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创新创业活动等大量的宣传,高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了解情况相对较好。”
二线城市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首选区域
在创新创业区域选择方面,49.62%的高校学生选择二线城市为意向创新创业的首选区域,超过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经济高度发达的一线城市的比例(32.46%)。
“面对一线城市人口持续增加、生活成本和商业成本居高不下、交通拥堵情况严重等大城市病,以及二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的潜在优势,高校学生选择二线城市开展创新创业的比例逐渐增加并超过一线城市。”李庆称,三线城市也正在成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意向区域,意向选择三线城市的比例为14.80%。
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告诉澎湃新闻,各大二线城市近来“频频出手,送房给户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高校学生青睐于二线城市。但她同时认为,创新创业环境更为重要,而不仅仅是短期政策利好。“建立多元化、开放包容的整体环境很重要。包括市民对多元化人才组成的包容度,城市国际化程度——这是人才聚集的关键。同时政府服务的高效率也很重要,包括医院、学校、社区友好程度、高水准。”
此外,在创新创业具体方向上,高校学生更倾向于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其中,高科技行业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意向行业(模式),占比达24.35%。
对于个人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估来看,仅有34%的高校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基本满足创新创业需求。“可以看到,高校学生对于自身创新创业的能力评估相对客观,但同时存在对个人能力低估的可能性。”李庆认为。
建议酌情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二级学院
李庆告诉澎湃新闻,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高校学生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包括个人经验、创业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层面的关注与支持。
“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和缺乏创新创业课程,是当前阻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李庆称,在被问及高校是否有必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97.93%的学生表示有必要。
然而,当前高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了解的情况并不理想,仅三分之一的高校学生表示了解。38.29%的高校学生对高校提供创新创业配套服务的评价为“一般”。
对此,报告在政府层面、高校层面和社会层面分别提出建议:
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可设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予以相关税费的优惠和减免等。“引导高校合理整合社会资源,尤其是校友资源,形成持续的多元化投入体系,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另外,地方政府应从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两个部分着手,比如,设立区域内的高校创新创业资金池,区域内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学生创业项目优先在本区域进行产业化发展等。
高校层面,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支持,比如,设立和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课程、孵化机构。
“总结清华大学在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等方面的探索,鼓励相关大学或国家级科技园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扶持项目。”李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应在重点省份酌情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二级学院,在全国开设推广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中。
而在社会层面,需要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有更多的宽容与支持。进一步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辅助设施,包括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非盈利的社会组织等,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全链条的辅助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