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教学育人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创业实践训练、构建创业帮扶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生力军 “O...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教学育人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创业实践训练、构建创业帮扶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生力军
“OFO”小黄车是近两年迅速为公众熟知的共享单车企业。今年3月,“OFO”公布了约合31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此时,这个年轻的公司创立才3年。和公司一样年轻的“90后”创始人兼CEO戴威,走出北大校园才一年多。
“我们将致力于成为影响世界的公司,继续为全球用户提供便利的短途出行服务。”戴威信心满满。
和戴威一样对创新创业满怀激情的,是数十万的年轻人。
麦可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接近翻了一番。以2017年795万应届毕业生的总量计算,年创业大学生的数量超过20万人。
今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连续三年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每一届的报名项目均为前一届的3倍以上,参与人数也在前一届的2倍以上。2017年的第三届大赛参与高校达2241所,团队报名项目37万个,参与学生超过150万人。
创新,从课堂开始改变
创新创业的素质和技能,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引导。
“要通过学校教育,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郑晓静院士眼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为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构建了学校、学院、班级三级众创空间,设立了“第二张成绩单”、“学分认定和转换办法”、“弹性学习年限制度”等管理机制。
“课堂+实训”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已在全国许多高校推广普及,《创业基础》《创业导引》等课程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始形成。课程的变化,促使教师也要做出改变。
为调动教师积极性,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各高校也通过教学管理与教师考评文件的修订,鼓励教师改变教学与考核方式,加强专职教师技能培训,引进行业师资力量,支持教师离岗参与成果转化或创业。
2016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数共计2.6万余名,兼职导师数共计7.6万余名。在各省级教育部门各高校推荐基础上,教育部初步建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已有近5000名专家入库。
为创意起飞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
创意想法要成为创业成果,除了“学生要学、教师能教”,还得有好的孵化平台。
为了帮助大学生创业实现从“0”到“1”的转变,我国近两年分两批建设了19个高校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以清华大学为例,1.65万平方米的“清华iCenter”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每年支持3000名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创业基金也是不少高校聚集资源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方面。在四川大学,学校建立了“50亿+”系列双创基金,并与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共同组建120亿元的“四川大学学生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支持师生创新创业。
依托科技园和地方创业平台,师生们的创新创业更加顺利启航,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山东大学科技园,已累计入驻企业近百家,一大批科技成果在科技园内实现转化,先后孵化出了山大鲁能、山大华特、山大奥太、山大华天、山大地纬等著名品牌的高科技企业,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当地经济发展。武汉大学构建的“1+8城市圈”技术转移中心,结合湖北省和中部地区产业特征及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为城市圈规划提供产业发展方向建议及技术研发需求。
有家国情怀,讲责任担当,新一代创新创业生力军正在成长。
正如浙江大学2014级毕业生、“回车科技”创始人易昊翔所说,刚创业时仅凭激情,一心只想把技术变成产品。可是随着视野和格局变大,就会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让社会变得更美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是创新创业教育为我们年轻人带来的改变,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带给我们的时代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