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 “五位一体”打造“双创”教育新样板 ——重庆邮电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大学生实现人生梦想的需要。一直以来,重庆邮电大学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2007年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将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纳入“‘1285’教...
精准发力 “五位一体”打造“双创”教育新样板
——重庆邮电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大学生实现人生梦想的需要。一直以来,重庆邮电大学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2007年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将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纳入“‘1285’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3年颁布了《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意见》,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制订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6年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进一步理顺了教务处统筹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2017年2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一路走来,重庆邮电大学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抢抓机遇,精准发力,构建“五位一体”创新创业育人新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极具重邮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道路,也为高校双创教育工作树立了新样板。
制定机制 顶层设计确立双创工作新格局
作为重庆市仅有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重庆邮电大学确立了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并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和创新成果孵化协同推进的机制,形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育人新格局。
精准发力
构建“五位一体”双创教育新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重庆邮电大学2014年启动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将2015年确定为“专业建设年”,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于2016年9月正式颁布实施。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融入育人体系,打通了相近学科和专业的基础课,强化了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课,坚持实施大类培养和分类教育,注重跨学科、跨专业的育人模式改革。培养方案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累积制度,设置了12个创新创业学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和成果可按规定和程序累积和转换为学分,课题成果可申请为毕业设计(论文),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优先推荐免试研究生。
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中,学校实施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成果孵化和条件保障等“五位一体”的体系建设。
增强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能力。明确了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支持教师企业挂职、创业实践,着重提高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持续提高教师在专业教育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先后聘请了200余名行业技术专家、企业家、创业人作为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参与课堂教学,参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学校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明显提高。
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通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创新设立AB学分体系。A学分着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B学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和选修课。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参与课外科技活动、转让技术成果、创办(微型)企业,或者参与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或编著、取得发明专利,均给予学分认定。
探索创新创业人才的“雁阵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雁阵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方法、学科前沿、批判性思维、创业基础与实践、“互联网+”等课程,头雁面向创新创业精英,培养团队核心和领导者,以创新创业实验班为载体,专门打造了“创新创业案例分析”等8门核心课程。将头雁与群雁组成雁阵团队,结合各级竞赛,在实践和竞赛中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积极开展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建成了国家级别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别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规模不断扩大。引入超星、智慧树、高校邦的创新创业系列慕课,实施混合式课堂教学。启动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类教改项目16项、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和资源建设8门,设立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库,入库项目1000余项。
学校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行“问题切入、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创新创业思维与实践能力训练。并行实施考试内容和方式改革,重视学习过程考核,增加非标准答案试题比例,增加课程论文、报告、作品等考核形式。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学校以“教育部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信息通信技术与网络”国家级别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8个市级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构建起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1+N”众创空间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秉持“共建、共享、共用”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为跨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本科生科研训练、研究生创新成果奖励计划、文峰创新创业和ICT产教融合等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五项计划。通过训练,学生能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三年,我校学生参与申请专利1046件,国家发明专利1021件,授权专利328件,发表SCI/EI论文2135篇。
通过开展高水平“四小”(小软件设计、小硬件制作、小系统开发、小服务创意)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各类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学校开设的“走进职场”“纵横通信”“青年大讲堂”“总裁论坛”等系列讲座,邀请创业人员走进课堂用亲身经验为同学们讲解具体的创业问题,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形成了创新高端论坛、创新创业训练营、大学生职业生涯大赛、通用职业能力大赛、模拟双选会等活动品牌,每年参与学生超过5000人次。
建设成果孵化体系。依托学校董事会产学研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校友会、基金会功能,建立创新成果孵化体系,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基地)已联合科技园、创意园、孵化园共19家,联合腾讯公司设立学生专利创意孵化平台,已孵化成果31项,联合奇虎360公司资助我校大学生安全攻防大赛,发掘和孵化学生创新成果。截至目前,已实现学生创业融资2000余万元。
重邮研究生姜军和王健乐创立的“菜小二”电子商务公司,入驻在重邮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专注O2O垂直电商鲜果切细分领域,目前在重邮有一家实体店。“菜小二”还曾获得创青春、挑战杯、盐商杯、科慧杯等10余项奖项。在重邮,像“菜小二”一样获得成功的创业创新团队还有很多。自动化学院2011级学生王琪瑜,运用专业知识,研发出一天能洗好30万套餐具的自动洗碗机,创办重庆小辣椒消毒服务公司。这样的事迹不仅为他摘得2015年度重庆邮电大学的“校长荣誉奖”,央视《我爱发明》《经济半小时》和《央视财经评论》等栏目还对他进行专访报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级学生李俊成立重庆鹊语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创立自主坚果品牌“鹊语”,获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重庆金奖、全国铜奖,重庆市首届青年公益创业大赛“极具公益价值奖”;公司项目入选重庆市2015年“未来企业家培养青锋计划”项目。
健全政策资金保障体系。学校连续出台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快速建立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制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经费保障,近三年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用于资助创新创业竞赛训练活动,支持孵化基地建设和运营,奖励创新创业成果。同时,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投入,政府部门通过引导和平台建设投入180万元,学校设立的“文峰创新创业基金”,首批获校友捐赠500万元,企业捐赠2200余万元(含项目和设备)。
成效凸显
创新创业人才之花竞相开放
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初见成效,涌现出“六个一批”成果:通过专业建设,形成了一批特色专业,市级“三特专业”达16个,近专业总数的1/3;通过实践探索,建立了一批可借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制度;通过科教结合,形成了一批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团队;通过产教融合,建成了一批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国家级别众创空间1个,市级众创空间和创业示范基地3个,校级众创空间和创新基地30个);突出ICT特色,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团队;通过课赛结合,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多次代表重庆市出席全国创新创业年会,2014年被授予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等级和数量位居重庆市榜首,两届均以极多项目数(第一届3项,第二届4项)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国家级别银奖4项、铜奖3项。在2016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别银奖2项、铜奖4项、重庆市金奖6项、银奖5项、获奖等级、数量和总成绩均位列重庆高校之冠。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林金朝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