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领域正在深化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其核心是明晰政府和学校在发展教育上的权责,政府要依法履行教育投入责任和监管责任,同时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学校实行现代治理

  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共同主办的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近日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其中一项为充实基层专项计划行动。根据这项行动,“特岗教师”计划将增加招募规模5000人,今年招募规模将达10.5万人。适当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实施规模。将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的举措,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配备。

  这是应对疫情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举措。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施部分职业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的通知》,明确今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可以先上岗从事相关工作或实习,再参加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被推迟至下半年一并举行,受影响的考生包括今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和社会考生,实施“先上岗,再考证”这一阶段性措施,就扫除了部分不能参加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应聘教师以及学校、幼儿园招聘新教师的障碍。

  但仅仅扫除障碍,并不会新增需求,要进一步缓解就业难,需要创造岗位需求。“特岗教师”增招5000人,以及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就是创造需求。对此,也有人担心,这会不会降低教师准入标准、新教师招聘质量?

  “先上岗,再考证”并不会降低教师招聘质量。首先,入职的新教师要正式从教必须有教师资格证,“先上岗,再考证”只是调整获得教师资格证的程序而已;其次,“先上岗”可以让获聘的人员适应、熟悉学校教学环境,在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的带教下,提高对教书育人的认知,在一年之内再考证,某种程度上说,更符合教师培养、成长的规律。这一阶段性措施,在疫情过后,也可作为一项改革举措,选择部分地区、学校试点,比较“先考证,再上岗”与“先上岗,再考证”不同模式之下的教师培养、使用、发展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影响。

  我国教育领域正在深化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其核心是明晰政府和学校在发展教育上的权责,政府要依法履行教育投入责任和监管责任,同时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学校实行现代治理。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项行动,都需要有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思路。增加“特岗教师”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规模,需要政府保障对教育的投入,由于“特岗教师”的工资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因此增招“特岗教师”需中央财政加大投入,而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则需要地方财政履责保障投入,我国一些地方存在“有编不补”的问题,就因地方财政保障不力。在政府履责的同时,要确保新招聘教师的质量,以新招聘教师为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则需要学校实现教育家办学,给教师成长的舞台和空间。

  其关键在于,要立足岗位,给所有新招聘教师入职后的职业化、专业化培养,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曾有“特岗教师”反映,到基层学校后并不被重视,有的地方、学校是用被动的态度落实这一国家计划,没有培养、使用“特岗教师”的长远规划。这既影响“特岗教师”的作用发挥,又会影响“特岗教师”完成三年服务期后的职业选择。增招5000名“特岗教师”后,相关地方和学校对于怎么使用“特岗教师”必须做好招募、培养、使用、发展的系统规划。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