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在大城市发展,可能在职业发展方面存在更多选择性,以及未来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大学生就业,选择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发展,还是到基层去历练?这是许多大学毕业生都会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以为,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发展,空间更为宽广。
有调查数据显示,连续5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毕业生留京率在降低,2018年北京大学毕业生留京人数比例只有39.47%,创了近年来的最低值,而清华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留京率分别只有17.3%、39.9%、49.7%,同比往年也在下降。这个现象背后,固然和北京激烈的就业环境和高昂的生活成本有关,但也反映了就业新态势和大学生工作新取向。
诚然,在大城市发展,可能在职业发展方面存在更多选择性,以及未来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但是同样面对人才竞争激烈、特别是高房价等生活成本的现实考验。相形之下,到基层去发展,作为大学生的人才资源优势,就很容易发挥出来,而且优惠的就业政策、较低的生活成本,更能静下心来干事创业,更容易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当前,我国的经济产业布局正在发生变化,许多新兴产业都从沿海向内地城市发展,从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延伸,内地城市、西部地区同样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相比东部沿海城市,西部内地城市有着更大的展示才能的舞台。同时,国家近些年正在大力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笔者的切身体会是,除了政策和资金支持外,最重要的还是人才资源。扶贫,重在扶智。这就需要我们更多有志大学生投身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服务中去。
近年来,为了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陆续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教育部2018年11月就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落实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而河南、浙江、江西、广东、陕西、海南等地也都出台相关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求职创业补贴、严禁就业歧视、放宽落户条件……相信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现在我们社会上还有一种误区,认为回到基层工作,一开始选择的就是养尊处优的生活。其实,人可以被环境所同化,但反过来同样可以用知识引领当地文化,改变基层社会风貌。许多大学生在基层服务中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多年前,我读过一篇特岗教师的征文,他在文中是这么写的:“老禅师信仰的是宗教。那我们的信仰呢?如果有信仰,我们信仰的可不可以说是教育?我们还不知道自己的这种信仰能坚持多久,但我们很愿意用自己年轻的心去尝试,去体会。”至今回想起来,仍是满满的感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些青年缺乏基层和艰苦复杂环境的历练,缺少通过改革解决复杂矛盾的实践能力。历史和事实表明,我们许多优秀人才,大都具有基层历练的经历。因为身在基层,能够真切地感受我们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能够感受人才对于基层发展的重要价值。许多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都是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视野得到了拓展,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大都也实现了社会价值。
时代越是向前,国家越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越是迫切,基层对人才更是求贤若渴。立足新时代,希望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在服务基层中锤炼自己,增长才干,用青春和知识书写人生最美的华章。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