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是鲜明的,即培养面向未来职业生涯、胜任岗位能力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职业教育却是遭人诟病较多的一种教育形式。

  作为一种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是鲜明的,即培养面向未来职业生涯、胜任岗位能力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职业教育却是遭人诟病较多的一种教育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错误使得职业教育发展走向误区。

  首先,将职业教育的一种或主要功能视为“唯一”功能和目标。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质就是它的“职业性”与“教育性”的融合,而且其“职业性”尤其突出。因此,从功利目标看,职业教育就是“生存教育”。据统计,中国现有1600多万名中职学生,其中89%来自农村,多数来自留守儿童家庭,超过30%来自所谓的问题家庭。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都将职教视为解决民生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将职业教育视为“就业导向”的教育,是正确的,也是必须坚持的。但是,如果将“就业导向”理解为“就业技能导向”,则是职业教育功能的“窄化”,即只见“工作技能”,不见与之共生的“职业精神”,丢掉的是“人之为人”的“育人”功能。

  其次,将职业教育培养对象的岗位低薪视为“劣等”教育价值。从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特点以及未来所从事的工作领域看,无论是中等还是高等职业院校甚至是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更多从事的是具体的工作,甚至还有很多人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在鄙视体力劳动和现行劳动分配制度不尽合理的就业背景下,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就成了“低薪”的代名词,社会公众将流水线上的操作工的“低薪”看成职业教育的“低等”附加值而“迁怒”职业教育并视之为“劣等”教育。没有体面的劳动尊严,人们不愿意从事流水线操作,不仅企业“技工荒”的矛盾不能得到解决,而且会殃及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教的发展。

  再其次,将社会分工引发的人的片面发展视为职教的“定向”发展。教育的本质是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旧式分工和私有制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使得教育尤其是实施专业定向教育的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出现了走向“片面”的极致,即“重技能轻文化”“重实践轻理论”。于是,人们提出职业教育不能因为过分关注职业技能而忽视人文教育和人格培养。职业教育的“定向”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在某个职业领域有较强职场能力,但是专业“定向”不是终极目的,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全面发展。因此,现代职教也是基于“人的完整性”的一种教育,也是全人教育、人生技能教育。

  由此可见,尽管职教集平民教育、技能教育、生存教育等诸多教育功能于一身,但绝不能将职教的某一功能放大到极致,并使之与职业教育形成“等式”。因此,职业教育要重视技能教育,但不仅仅是技能教育,还要重视与之相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职业教育是生存教育,但不应该视为化解民生困难的职业技能培训,还要重视受教育者未来发展能力的教育。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普惠教育,但绝不是专属特殊人群的另类教育。必须充分肯定,“就业”导向是职教的基本导向,因为就业是人获得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社会活动,所有的受教育者最终都要回归现代社会,成为职场中的一员。因此,将“就业”导向作为职教的基本导向是正确的。但是“就业”导向只是走向“发展”导向的基点和起点,因为“职业”虽然是融入社会并参与社会分工的途径,但职业与职业形式及内容也是发展的。因此,职业教育不仅仅指向“当下”,同样也要指向“未来”;不仅服务当下的“就业”,而且要引领 “就业”甚至要创新未来的“就业”。由“就业”导向走向“发展”导向是职教发展的必然之路。

  (徐健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教育局)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