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主办,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嘉源分校、伊顿纪德·優教育承办的“聚力•内生•创造:集团化办学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教育生态”论坛在京开幕,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创建优质教育均衡共生态...
4月27日,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主办,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嘉源分校、伊顿纪德·優教育承办的“聚力•内生•创造:集团化办学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教育生态”论坛在京开幕,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创建优质教育均衡共生态。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爽,解读集团化办学的形势研判、内涵追求、矛盾风险与优化路径。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迅、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姚炜为论坛致辞。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雄安容东分校校长胡友永、嘉源分校校长于冬云等,北京十一联盟校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校长史丽英、九渡河小学校长于海龙,以两大集团化办学实践样本,多维解读集团化高质量办学的传承创新、和而不同,实现多样化办学的超越。北京朝阳区及环京百余位校长、教育人共同参会,线上参会学习观看近八万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要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保障。“均衡”不是整齐划一的“均等”,而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集团化办学以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打破校际壁垒,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以集团校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发展相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新建学校,“孵化”干部队伍与高品质学校。
◎ 北京市朝阳区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
孙迅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姚炜(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 集团化办学的形势研判、风险矛盾与优化路径
薛二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高质量教育宏观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微观体系支撑,集团化办学就是微观体系支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是同质性发展,集团化办学不是办出同样一种类型和样式的学校,而是形成同样品质、不同特色、满足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多样发展的学校发展格局。
薛二勇教授提出集团化办学的四条优化路径:一是以学校章程建设为基石,推进学校管理制度体系优化;二是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牵引,推进学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三是,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支撑教育教学质量改进。基于集团化办学实际需要,再造传统学校教师管理行政层级的垂直边界、以各自职责划分的水平边界与由多校址分布造成的组织边界,建设并优化集团办学内部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四是,以家校社协作育人为抓手,推进形成“三全育人”的格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人员"”格局,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其抓手是家庭学校社区的教育协作。
◎ 指向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以集团化办学道路走向区域教育生态优化
张爽(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集团化办学只是教育优质发展的道路之一,而是否采用这一方式,教育行政部门应着眼全局,对区域教育发展、布局、生态、资源配置等做基础性诊断和评估。集团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考虑不同学校的发展空间,走向区域生态体系的优化,不能顾此失彼或以破坏生态的方式改革。
◎ 以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基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经验
任炜东(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
◎ 怀揣“十大愿望”再出发: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分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胡友永(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容东分校校长)
愿望之二:给每位老师配备办公电脑
愿望之三:让校园充满书的芬芳
愿望之四:每个办公室和教室都安上空调
愿望之五:操场迁坟,“土操场”建成塑胶操场
愿望之六:建一个餐厅,不再让学生站着吃饭
愿望之七: 让每个学生做上实验
愿望之八:让学校每个学生免费去一次北京游学(研学旅行)
愿望之九:有一个容纳全校教师开会的阶梯教室
愿望之十:校园里没有学生吸烟,上课学生不趴着睡觉
北京市八十中学雄安分校,以“一个支点、三个着力点、一个制高点”为重要举措,传承八十中教育思想,抓住“教师发展、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三个着力点,尊重教师成长需求和规律,建设教师发展校本课程体系;创设“澄明课堂”,力求课堂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感受;建设“开放多元、自主选择、生态融合”的三级立体生态课程体系,培养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创新型人才。并始终立足“精准教学”这个制高点,有效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胡校长提出,集团化办学有四个关键:一是分校“依托”本部办学,而不能“依赖”,从“输血”到“造血”;二是分校“嫁接”本部经验,而不是“复制”,从“传承”到“创新”再到“特色”;三是分校和本部互相“促进”,而不是相互“羁绊”,是资源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四是文化是“魂”,课程是“本”,课堂是“根”,教师是“源”。
◎ 星辰大海,十年共赴——优质教育赋能城乡教育共同发展: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温榆河、嘉源分校办学实践
于冬云(北京市八十中学嘉源分校校长)
焦玉文(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温榆河分校副校长)
“人民立场、教育公平、儿童成长”,温榆河分校曾被朝阳教委称作八十教育集团开启优质均衡教育的井冈山。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多元开放、自主选择的原则,构建多元内涵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案,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双培养机制,让教师成为课程真正的实践者与创造者。
◎ 沿着“十一”校的传统,创造一所属于孩子的学校
史丽英(北京十一联盟校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校长)
以办学准则为基础的价值体系下,强调竭尽全力为每位师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支撑与帮助。一是全力以赴帮助教师,以方便教师全力以赴帮助学生;二是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润滑关系以奠定教育的基础;三是把钱花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
这是“一所在中国最广袤的城乡结合部土地上,承接十一理想并将之开花、结果,带给人们更多美好教育希望的、面向未来的小学”。
◎ 锚定目标、自主发展:一条不同于城市学校水泥路的砂石路
于海龙(北京十一学校九渡河小学校长、北京市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校长)
“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值得被尊重”被写入了学校的行动纲要。在培养“眼里有光”的孩子的育人目标的指引下,九渡河小学提倡好奇心驱使下的有目标的主动学习——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实现主动学习,进而完成学科知识的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活即学习,活动即课程。课程就是让孩子在真实的环境中提前试错,而试错本身就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风的雨,你知晓,夜的歌,你舞蹈……”“你寻找那一束光,渐渐的你成了光。”本次论坛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嘉源分校师生的歌声中步入尾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中提出:“教育可以视为一种社会契约一一种社会成员间为了共享的利益而合作达成的默示协议。”“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集团化办学以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锚定学校高质量“动力系统”坐标,创建优质教育均衡共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