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据本身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方法,更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充分运用这种新思维,将驱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生深刻变革。  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凸显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海量的信息与丰富的...

  数据本身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方法,更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充分运用这种新思维,将驱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生深刻变革。

  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凸显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海量的信息与丰富的媒介,使青年学生能够以更高效、便捷的方式获取知识,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浪潮所带来的“信息爆炸”以及“虚拟空间”的高度自由化,都无时无刻不在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很容易让他们陷入茫然无措和选择困境。因此,如何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坚守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成为一项艰巨任务。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给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带来新思路,大数据本身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方法,更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充分运用这种新思维,将驱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生深刻变革。

  加强数据化分析

  庞大的数据量和繁多的数据类型是大数据时代最显着的特征,也是推动各领域发生变革的基础。对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其各方面内容的充分数据化是大数据思维的最初体现,也是该领域进行创新发展的前提。以往数据收集的渠道和能力有限,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将部分教育信息数据化,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全样本统计成为可能。例如,通过校园卡管理系统及各种网络平台,可以将学生的行为表征、舆论观点与思想态度转化为可视化的数据信息。另外,教学和管理体系的互联网化,也方便了教育者对教学内容、管理方式与评价体系做数据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一个完整、全面的价值观教育数据库,并据此展开多维、深层的教学分析。一方面,以可视化形式清晰、准确地呈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包括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等,据此调整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另一方面,正如大数据研究学者舍恩伯格所指出的,“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通过数据分析与建模,教育者可以对未来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势做出预判,制定科学的教育决策,确保未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顺利推进。

  拓展新媒体平台

  大数据时代不仅仅意味着信息量的庞大,更意味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与实效性。各种新媒体网络传播工具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这对传统课堂教育的主导地位造成很大冲击。结合新媒体工具拓展教育平台,成为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构建和优化各类新媒体平台,将其作为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引领舆论导向的重要阵地,通过官网、论坛、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以视频、图片、语音和文字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迅速转变思维,掌握和应用新媒体工具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由说教灌输式的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辅助式的教育者,加强在新媒体平台上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在线问答、探讨、评论和点赞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学习。

  创新话语体系

  大数据时代不仅给多元的价值观念提供空间和平台,也推动了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创新,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话语是观念的载体,丰富生动和符合时代潮流的话语表达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价值判断。例如,网络语言和流行词汇往往最先在青年群体中传播扩散开来,并成为青年定义和表达自我的标志。因此,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当前的发展创新中,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和理念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的话语体系,与时俱进,努力在多元话语体系竞争中获取主导权。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高校应首先创新价值观的表达方式,多平台、多角度和多方法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使其焕发鲜活的生命力。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要更接地气,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努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再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努力跟上价值观话语体系创新的步伐,将新话语应用到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价值观话语体系创新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且意义重大,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活起来,并在大数据时代获得话语主导权。

  加强个性化指导

  舍恩伯格曾说,将大数据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大数据的应用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每一个个体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这是一场具有颠覆性的教育改革,它使以往的教学活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真正朝着符合学生需要的方向发展,并最终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在这场变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运用大数据技术跟踪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关注陷入思想困境的学生群体或个体,在帮助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其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理念。大数据也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与学习风格,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适宜的教育指导方案,如开展座谈会或线上讨论、观摩教育影片或鼓励其参与集体活动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良好效果。此外,学生也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的成果自省吾身,并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提高价值判断的水平与能力。

  规范数据伦理

  大数据是一柄双刃剑,在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尤其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青年学生的信任危机并对其造成长久的心理障碍。所以,规范数据伦理应被看作应用大数据技术创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大数据思维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数据隐私和安全,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保障。首先,制定相关规则,对数据技术本身进行规范。例如,将数据的收集和使用相分离,加强对数据匿名化处理,尤其是剔除数据中明显涉及个人隐私的标示,对数据的保存时间做出限定,划分数据的保密级别等。其次,培养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数据道德意识,提高数据素养。教师在谨慎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同时,还要勇于承担起保护学生隐私安全的责任。再其次,将数据保护提高到法律层面,加强对这个领域的立法活动,对滥用数据侵犯别人隐私及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予以制裁,建立数据安全的法律防线。

  高校始终是大学生群体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平台,因此应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与内容,在不断迎接挑战中引导青年树立健康向上的、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不断学习和自我更新,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改革创新。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数据化进程,加强对数据的研究与分析,掌握多种新媒体传播工具,更新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体系、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和针对性指导,并且培养规范的数据伦理道德意识。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适应教育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更要努力成为其推动者甚至引领者。

  (作者单位分别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