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应该教会大学生更多的文化知识,而且需要注重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形成科学的三观,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做好铺垫。基于网络环境当中,很多大学生缺少正确的判断力,容易被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与思想所腐蚀,影响到其心理健康。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网络价值观,要求有关教育工作者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重视此项工作,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引导和改变其存在的错误思想。尤其当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之后,带给大学生很大的影响,如何重构和培养其网络价值观变成了一项巨大的挑战和任务,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人工智能带给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影响说明

在人工智能得以迅速发展之后,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不过,人工智能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将其看作双刃剑,带给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很大的影响。从积极影响的角度来说,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在人工智能诞生以后,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大部分大学生在人工智能应用、研发等方面的兴趣均十分浓厚,有利于对其发挥出一定的带动功效。并且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思维。借助先进的技术方式,能够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使其主动进行创新[1]。当然,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导致大学生对待就业工作的态度不够积极,过于消极。面对众多的网络文化,很多大学生逐渐形成了拿来主义的思想,表现出过于依赖的现象,对待知识不求甚解,最终造成价值观的偏斜。

二、基于人工智能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重构和培育策略

1.做好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工作

在互联网当中,包含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信息,十分庞大且复杂,为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应该从法律、技术等方面入手,加大对信息源头的管控力度。具体而言:第一,应该构建国家级信息过滤控制系统,借助不同的技术方式,强化对国际网络入口的监控管理,对一些存在虚假、有害以及反动方面的信息及时进行过滤。第二,做好区域网和校园网的管理工作,不断优化相关监管机制,提高网络运行的规范化程度,并且制定出网络责任制度,达到对网络的有效监控效果,避免一些有害信息进到学校当中。第三,加快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做好立法工作,对网络进行管控时,实现有法可依的效果[2]

2.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诵读比赛活动,增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

为了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应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诵读比赛活动,以便增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形成核心价值观,培养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使高校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提升。依靠在网络平台当中传诵读视频的形式,能够完成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使得全部的参赛人员均可以从中获益,在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由于网络文化拥有着显著的便捷性、开放性以及即时性等众多方面的特征,能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普遍素质,使其意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由此可见,经过上文的阐述和分析之后,从中不难看出,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诵读比赛活动,增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可谓十分关键,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

3.注重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

长期以来,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在伦理认知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由此表现出情感上的隔阂、道德素质的丧失等不同的情况,所以,为了改变此种不良的情况,注重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十分重要。具体而言:第一,高校应该合理设置网络道德教学课程,旨在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充分发挥出此门课程对学生在思想上的影响功效。并且可以把网络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也引入到思政教学工作当中。第二,做好针对网络道德教育方面的宣传与推广工作。高校应该借助广播、报刊以及校园网等不同的宣传途径,以不同的形式,完成对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宣传任务,使大学生能够变得更加自律,有效避免不良思想的影响。第三,应该构建有关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借助此项措施,能够尽可能降低网络不道德行为的产生几率。在积极开展针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能够使其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鉴别网络信息的水平,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所以,注重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非常必要。

结束语

基于人工智能时代下,对大学生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所以,对于高校来说,首先,应该做好精准定位工作,其次,明确对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宗旨,有针对性地培育其网络价值观,确保其身心能够健康成长,同时,应该挖掘出大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人工智能社会。

 

参考文献

[1]廖建国,范中丽,李汉明,张德元.大学生价值观日常培养的模式重构——以四川大学和乐山师院为例谈利用校园论坛进行价值观培养的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20,168(207):117-118.

[2]刘长森,孙长武,陈秀坤,刘丽可."互联网+教育"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9(103):125-128.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