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以融合与变革为题,与广东开放大学的教师畅谈数字智能时代的应用工科教育,“在教学生时,不能只教技术,要把融合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我们有些工科教师,教给学生技术,却没有教技术的本质;鼓励学生关注现实需求,却很少启发想象需求。”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以融合与变革为题,与广东开放大学的教师畅谈数字智能时代的应用工科教育,“在教学生时,不能只教技术,要把融合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不要把前沿技术看得那么神秘,我们应用型大学的学生都有能力、潜能去做创新的事。”李培根认为,数字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创新带来现成的工具,但创新需要学生去想象、观察某种应用场景。

  在李培根看来,现在部分创新是以市场和利益为导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技术背后的人文意义,才能促使学生产生一些伟大、原始的发明创造。

  “多数创新都是建立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李培根强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培养学生自由的意志与批判性思维。创新与自由紧密关联,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比技术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更重要一些”。

  李培根认为,在数字智能时代,课堂上共性的知识以数字教师的讲授为主,人类教师应着眼于启发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跳出解决问题的固定模式,超越模型、确定性、局部的问题,解决不确定的问题。

  “目前,部分教师上课强调知识要有系统性,方方面面都详细教给学生,看似完整,但实际上学生学完后获得的是碎片化知识。”李培根认为,如果片面地强调知识的多少,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会让知识淹没智慧。

  “学习与知识建立于各种节点之上。”李培根强调,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关联,突出知识节点、问题节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建立问题空间,培养学生的关联力,“学生学完后把节点这根‘线’一牵,知识就出来了,它就不是碎片的”。李培根表示,教师要注意把一些前沿技术与生活中平凡的事情相关联,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引导学生创新。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