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同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也正式发布。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同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也正式发布。其中,“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作为一个单独条目列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不仅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还包括怎样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 ,“AI”(人工智能)这个词对现今幼儿园、中小学生已不陌生。“但目前实施的课程大部分以科技企业开发居多,大同小异、参差不齐,由熟悉教育的专家、老师开设实施的课程并不多,缺乏适合学生的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从小学到中学为了更好衔接,上海能否出台一个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学指导纲要,让课程体系更具系统性?”牛菁说。

  在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特级校长吴蓉瑾看来,从最初的摸石头过河的探索期,到逐步找到门道,最新发布的文件提到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构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对目前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等提出更高要求。持续激发兴趣、大规模因材施教、常态化应用等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都需要去面对、去解决。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师现代化

  课堂不再只是“粉笔、黑板、课桌椅”老三样,AR技术、人脸识别、谷歌地图,智慧课堂教学交互软件、学生行为智能分析系统、数字化多功能黑板等新技术也逐渐进入上海教室。在学科教室、未来课堂等现代化的新型学习场所,倡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主学习、自由探究,对今后老师提升信息素养也提出新要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何培养能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未来教育的合格教师?南洋中学校长陈宏观认为,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师的现代化。当下,知识更新、迭代速度很快,教师的现代化与全社会终身学习的体系建设密不可分。学校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从教师先行,从而推动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信息化,不仅在课程里,还需要老师在教育手段里增加信息化内容。吴蓉瑾建议,在关注教师高素养提升方面,要帮助教师借力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了解每位学生、每步教学的成效,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尝试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流程再造,开展指向学生个体的基于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教学改进研究。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训不能只依靠零散课程购买,还需要打破时空,把人工智能、信息化教学作为教师培训手段,真正将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落到实处,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