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立足于合肥市智慧校园建设现状,以合肥市市属高中智慧校园统筹建设为例,探讨区域统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模式与方法,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区域智慧校园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智慧校园是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的重点,智慧校园基本概念与内容框架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对如何从区域层面整体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如何实现资源与数据的区域共建共享等问题都鲜少涉及。本文立足于合肥市智慧校园建设现状,以合肥市市属高中智慧校园统筹建设为例,探讨区域统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模式与方法,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区域智慧校园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随着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基础教育阶段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师生信息化素养也不断提升。但是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平台如何在中小学校园落地?如何解决区域、学校的各类应用系统互不兼容与重复建设?如何实现校园内数据互通与高效利用?如何实现区域内跨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等问题关系到智慧校园的真正实现,亟待解决。

  在实践方面,国内很多地区为解决以上问题,从区域统筹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多种类型的探索与实践。如深圳市通过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以示范校引领区域智慧校园建设[1]的示范校引领型的探索方式。重庆、南京等城市通过广泛调研与论证研究,制定了《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基本指南(试行)》、《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等智慧校园示范校标准,以标准指导各个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山东胶州市从 2011 年开始先后对全市中小学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对教体局网络中心进行升级,建成全市“教育城域网”,以硬件环境的整体提升,达到区域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2]智慧校园的实际建设方式因地区而异,各地区在实践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理论研究方面,智慧校园基本概念与内容框架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对如何从区域层面整体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如何实现资源与数据的共建共享等问题都鲜少涉及。本文立足于合肥市智慧校园建设现状,以合肥市市属高中智慧校园统筹建设为例,探讨区域统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模式与方法,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区域智慧校园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合肥市智慧校园建设基础

  1.合肥市教育信息化基础

  “十二五”以来,合肥市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均衡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抓手,纳入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建设总体布局,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突出重点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基础设施方面,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率100%,校园网建有率100%,班级多媒体学校覆盖率100%,学校师机比达到0.76∶1,生机比达到6.86∶1。

  在应用体系方面,合肥市依托安徽省教育资源与管理两大平台,建设开发“合肥市教育云平台”,充分利用省平台的“空间”、“资源”等基础,建立了“一库一平台四服务”的整体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为教与教、教与学、学与学提供支撑服务。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的教育资源库,通过四大服务系统,面向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提供服务,并通过数据汇聚、数据分析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融汇互通。

  2.市属高中校园信息化初探

  (1)校园信息化建设方式探索

  数字化校园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阶段与初级阶段,合肥市采取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方式,从2014年开始推进合肥市部分高中学校的数字化校园试点建设。合肥市第一中学、第六中学、第七中学、第八中学、第十中学已实现校园内部分区域无线网络覆盖,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在试点建设的基础之上,2015年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合肥市第一中学、第六中学和第八中学通过数字化校园的逐步探索,已建设了数字化校园平台以及部分办公OA应用系统(如图1所示),形成了经验成果,诸如合肥八中的教育教学数字化管理平台,合肥一中的综合教务、教学管理平台等。全市各县区、学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现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信息化管理模式,为数字化校园提供了有力支撑。

1.jpg

  (2)信息化辅助教学模式变革探索

  通过信息技术大练兵活动,合肥市组织开展全市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培训,使得全市中小学教师能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中青年教师能够进行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在此基础上,结合技术与应用发展的最新趋势,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管理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包括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合肥市积极组织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论文、课题研究等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开展教学资源应用新星评选、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评比等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活动,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了广大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3]

  通过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在线课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课堂变革实验,紧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新形势、新环境和新需求,探索网络教学教研、学生个性化学习等教学新模式。合肥市9所学校成为安徽省翻转课堂教学试点校,并于2015年承办了全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3)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创新探索

  经过几年的发展,合肥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比较扎实,但区域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为有效督导各县区做好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工作,科学指导各县区做好信息化应用建设工作,合肥市对县区进行常态化考核,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同时鼓励县区、学校按需按量申报各类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设施设备,并从合肥市全局层面合理规划设计,统筹全市信息化刚性和共性需求,指导各县区建设特色和个性应用。通过定期实时的监管评估和分类分步的统筹规划,提高了合肥市信息化建设管理效率,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全面、统一、均衡发展。

  二、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理论模型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最新研究与产业融合成果无疑给学校的信息化提升带来了有益的支撑,数字化校园必将发展为“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是在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基础之上而升级的,是数字化校园的继承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果。智慧校园依托当前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教育教学刚需为驱动,指向应用绩效,指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中的智慧生成。[4]基于此,在区域化推进智慧校园的过程中,政府从政策层面予以支持,各区域、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共性与个性,结合本地特色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理论模型,共享数据与资源等,实现整体智慧校园的有序发展。

  1.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模型

  为实现区域整体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有效指导,以智慧校园示范校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智慧校园建设生态圈,以智慧校园项目的研讨、评比等活动形式,促进各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如图2所示),从而联通整个区域的数据、应用、资源等,体现整体性、统一性、先进性与融合性。

2.jpg

  (1)围绕相关政策要求,制定区域智慧校园建设指标。提出建设思路,明确建设目标,做到可执行、可考评、可复制。

  (2)重点突破,试点先行。溯源智慧校园的核心要素,从管理、教学、学习、环境等方面选择重点突破口,打造标杆应用,并进行区域内的扩大推广,同时对于已有较为成熟的软硬件基础环境的学校,优先进行区域内试点,形成可借鉴的智慧校园建设经验,为全面推进区域智慧校园奠定基础。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