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缩小城乡差距还需要继续采用强化主管部门主责、重视发展示范课程和树立优质应用典型、强调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和重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训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2012年辽宁省开始推行实施百所数字校园建设项目,经过建设和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同,农村和城市的数字校园建设成果既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辽宁省城乡数字校园建设中共性的方面有卓越的领导组织和规章制度支持、完善的校园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的师资人才队伍培训、校本化的网络教学资源研发和创新的实践应用活动。但是城乡也在数字校园建设指导理念、实践应用方向、教学资源研发和教师信息素养四个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要缩小城乡差距还需要继续采用强化主管部门主责、重视发展示范课程和树立优质应用典型、强调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和重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训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深入,以数字校园建设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实施已经在我国初步得以实现。辽宁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积极推进本省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先后制定实施了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和“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实践证明,围绕着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活动开展,能够有效地缓解省域范围内的教育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状况,改善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状态。经过4年来的建设发展,辽宁全省不同区域内均实现了数字校园示范校的建设,加快了示范校及其周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区域协同发展,进而大幅提升了区域内教学、管理、科研和资源等方面的共建和共享,城乡之间数字鸿沟日益缩小,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践应用正进入到一个新层次。目前,辽宁省首批 “百所数字校园建设项目”所包含的实验校共85所,辽东地区20所,辽西地区21所,辽南地区18所,辽北地区3所,辽中地区23所,其中城市学校67所,占比例为79%,农村学校有18所,占比为21%。[1]基于现有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的各种数据,总结现有城乡数字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对后续全省各区域内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辽宁省数字校园建设中农村和城市存在的共同点

  1.卓越的领导组织和规章制度支持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各示范校普遍针对数字校园建设进行了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创新,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以及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顾问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且协同管理,为数字校园有效建设提供了扎实的实施保障。[2]同时,为确保数字化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各示范校均制定并实施了各种详细的技术设备使用与维护规章制度,如《计算机使用规范》、《多功能教室管理制度》和《网络使用与安全维护制度》等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各示范校都通过制度保证或政策倾斜来鼓励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积极采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来保证信息化教育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2.完善的校园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校园建设离不开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目前各数字校园示范校基本都配置了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硬件设施,校园内生机比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实现了校园内教师人手一机,加上高速、稳定和安全的互联网接入,及校园内网络的大面积覆盖,并形成广泛应用的集校门户网站、信息化管理、教学资源库于一体的数字应用平台,能够有效保证师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网络教育资源。各示范校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作用和潜力,如有些示范校积极吸引经济公司投资,引入资金购买和优化各种设备,将网络平台技术部分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解决高级技术难题和维护校园网络安全等。[3]

  3.持续的师资人才队伍培训

  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为目的的数字校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建设,所以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工作就受到格外重视。当前,辽宁省各数字校园示范校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进行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招聘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和教师队伍,主要包括教育技术教师和各种网络计算机专业人员,充当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数字校园建设顾问和数字化教学校本培训师;二是在职教师的持续专业提升培训,主要是提高各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课程教学相融合的能力。各示范学校积极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接触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的机会,同时也会积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其他优秀数字化教学名师之间的跨区域交流研讨,主要是采用校本培训、定期举办主题活动和外出进修学习三种形式来进行培训。[4]

  4.校本化的网络教学资源研发

  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各示范校广大师生接触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行条件和便利平台。因此,各示范学校一方面通过购买优质教学资源或加入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来获取其他地区优质前沿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积极鼓励教师自主研发,将日常教学课件传入本校自建教学资源库中,供师生间交流共享;各示范学校中都有一定数目的录播教室或课程录制系统,能够将教师上课情境和活动实施记录下来并存放到校园网的本地资源库中。这种自建资源库使示范校建立起了各自的特色校本资源,一方面可以使教师针对上课状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课后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库,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5.创新的实践应用活动

  示范校数字校园建设取得的成果更重要地体现在学校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和科研方式的转变和创新。首先,在教学方面,普遍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融合,整合各种教学模式,利用混合式学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和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及创新实践;其次,在管理方面,应用计算机网络化的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办公和教学过程管理更加方便迅速,既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又便捷了学校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最后,在科研方面,各数字校园示范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了区域内的优质教学研修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共享资源、集体备课和研讨交流,能够及时获得最新教学动态和教学模式方法。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