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已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但同时也走了一些弯路,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模式不完善,业务需求变动频繁;规划和服务设计不深入,系统更新升级频繁;信息化项目定位不准,实用性较差。

  一、高校信息化现状及不足

  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早期的孤立的业务系统建设到系统集成化、数据共享化、业务整合化等长足进步。目前不少高校已建成了较为完备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但伴随着大量信息化建设,也出现了各种走弯路现象,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深入关注。

  (1)部分信息化项目定位不准,实用性差。没有充分调研用户需求、使用习惯,或者没有根据学校的信息化环境,未经科学论证就开启建设项目。导致相关系统使用率不高,加上后续升级与更新问题不到位,最后只能废弃或推倒重建。

  (2)规划和服务设计不深入,系统更新频繁。由于业务系统顶层设计粗糙,项目的功能设计主要着眼于解决当下的问题,随着高校业务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系统更新和升级。每次升级和更新过程都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经费成本。信息化实施部门没有密切关注各个业务部门的实际需要,没有站在全校的高度统筹考虑项目建设,信息化建设处于某种无序状态中。

  (3)管理理念与服务理念与师生的期望有较大差距。信息化作为有力的工具,是对传统的高校管理和服务理念的革命,但是传统管理体系和条块化管理服务模式,阻碍着信息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实施部门只能做有限的规划和顶层设计来迎合学校信息化需求。

  信息化“走弯路”现象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解决“走弯路”现象又面临着一系列的实际的工作困难。

  (1)协调困难。体量庞大的业务系统使信息化改造、提升较为困难,需要协调校内不同业务部门及相关厂家;学校业务的不断发展,对业务系统的内在整合提出更高要求,常常流程改动涉及多个业务系统,需要协调相关的业务部门及厂家,但由于项目早已完结,配合意愿和支持力度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2)技术困境。由于核心技术受制于厂家,学校在业务改造方面,技术方案首先需要各厂家达成一致意见,难以落实高校多样化的信息化需求,也难以在技术上得到较好的支撑。

  (3)需要付出更多的建设经费和时间成本。信息化建设同样存在“边际成本”增加而效用递减的规律,信息化提升与改造需要兼顾现状态,信息化需要更多技术人员投入,沟通厂家和学校各业务部门,同时对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考验。

  信息化“走弯路”也导致了不能及时满足师生的信息化需求;信息化升级改造费用相对较高,学校议价能力相对较弱,造成较大的费用开支。

  当前部分高校面对“弯路”现象,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困境:是加大投入扩建还是继续观望。继续投资往往使信息化越来越被动,协调压力、时间压力较大,效果也不一定理想,更难以推动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而继续观望则又会错过信息化的最佳时机。

  二、信息化建设常见的“走弯路”现象原因分析

  高校信息化的“走弯路”现象与信息化特质密切相关。特质一:信息化专业性较强,具有较高的专业门槛,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需要对IT技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充分利用好IT技术性能,才能在项目管理中科学地规划和实施。特质二:信息化内容繁多,涉及人事、财务、学工、教务、科研等方面,包含硬件支撑平台、网络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业务相对复杂。特质三:承建厂商较多,如何有效管理厂商成为一个难题。由于业务改造往往在原有的系统上进行,依赖于原有建设者,削弱了学校的话语权,除了需要较多费用之外,对于技术层面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案确定,各个厂家之间的协调都存在周期较长问题。特质四:与高校业务管理密切相关。信息化必然涉及对现有的高校组织架构、管理职能、服务模式、管理体制的解构与重组,影响到部分部门的利益。这些因素注定使高校信息化之路不平坦。

  总体说来,“走弯路”大致可分为3个层次:

  1.信息化实施层面的弯路现象

  业务需求调研不明确。业务需求调研是项目建设的关键点之一,业务需求不明确直接导致后续项目设计、开发、实施工作错位;常见关键业务需求描述含混,业务边界及其系统的逻辑关系不清,直接导致在项目设计阶段发生功能定位偏差。

  项目设计缺乏全局性理念、全生命周期概念,没有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作为项目依据。项目设计需要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了解学校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如果考虑不周,必然处于不断的修改中。

  项目开发监管不到位。缺乏足够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功能、性能监管不细致,不了解关键技术,验收过程流于形式,后期运维管控能力不足,导致过于依赖厂商,使信息化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信息化实施层面弯路的原因是技术层面导致的,主要是缺乏足够的项目管理能力及过硬的IT业务素质,继而引发需求调研、系统功能定位、项目设计等多方面问题,所有这些都会迫使信息化走回头路,以弥补前面工作的不足。

  2.服务模式及管理模式层面

  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师生的要求。IT技术革命带动了信息化观念和服务理念的提升,师生用户不再满足于传统服务模式所带来的信息化服务,旧有的服务和管理模式被动地应付着来自各方面的变革要求,信息化实施部门需要不断地完善系统来迎合这些要求。

  信息化中的管理模式未能同教育管理的要求相结合,从开发商、各高校之间、高校各部门之间等各个层面表现出散、小、乱的特点,缺乏从整体和全局考虑全校的业务整合及职能调整,只能对矛盾比较的突出的问题进行整合。这些先天不足,导致系统建设的业务需求只能迎合目前的业务现状,缺乏足够的长远目标,实践中容易走较多弯路。

  高校可考虑紧紧围绕目前的业务和管理,赋予局部或全局的改良职能,提升业务服务规划和设计能力。同时需要信息化建设部门对业务流(面对师生服务的服务流、面对各级管理的管理流、业务数据流向的数据流),进行统筹考虑,利用信息化技术合理梳理流程,给师生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

  总体来看,高校信息化还需要经过较为漫长的历练,需要学校管理层与信息化职能机构一起做更为深入的业务服务和管理模式的思考。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