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重复性的教育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时候,教师怎么办?当人工智能可以随时随地用更精准、更有效的方法来教学的时候,老师还有什么用?所以,我觉得“老师”这个职业,或者“教授”这个群体,现在要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何冲击?

  对于教师,主要是教学方法的冲击。未来,任何重复性的、有大量数据积淀的事情,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当重复性的教育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时候,教师怎么办?当人工智能可以随时随地用更精准、更有效的方法来教学的时候,老师还有什么用?所以,我觉得“老师”这个职业,或者“教授”这个群体,现在要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对于学生,主要是学习方法的冲击。现在,我们的时间是碎片化的,知识来源也是非常多元化的。学生原本要在课堂里听一两个小时才能获得的知识,现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其他方式获得。每个人的基因不一样,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每个人接受知识、接受信息的能力也不一样。所以,人工智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可能。

  对于学校,主要是教育体制的冲击。未来,很多职业可能就不会存在了,学校还要为就业做准备吗?当前,很多学校的专业设置是为未来的职业做准备的,这些职业不存在了,我们的学校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清华大学有一次讨论,我们最后得出了一个共识,就是所谓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学校的价值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也不是单纯的“能力的培养”,它还包括了“价值观的塑造”。而价值观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往往不是在教室里面能够实现的。教育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有创新思维、有全球视野、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关于这样的一个目的,人工智能可能是给我们一个服务、一个帮助,而不是形成一个对垒,所以我们的定位必须要准。

  人工智能如何应用于教育?

  我去年在清华大学开了一门课,叫“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我想通过这个课,让自己也来学一些东西。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想实现一种所谓的“ 领域的领军人物,来给学生上课。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培养出来的下一代能够拥有完全不一样的视野。我们曾在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上组织大家网络报名,除了30位学生之外,还对社会公开,让社会上有兴趣的人也参加到大学课堂里面来,这是我们在教育方面的一种尝试。

  但人工智能到底应怎样应用于教育?人工智能为什么今天会有如此大的发展?其实,很多人工智能大咖都曾多次强调,一个原因是因为深度的学习,一个原因是有高质量大数据的存在。另外一个,是因为高性能计算能力的存在。

  高质量的大数据如何应用教育?是从学校(大学、中学、小学)入口,还是从技术入口(比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我个人比较看好的是社交网络(像微信)。另外,教育也需要有一种模式的创新。

  在教育方面,我们也希望有这样的创新出现。但是教育有它的特殊性,被教育者的年龄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教育最终还是要有些方面不同于人工智能的。人是具有想象力、创造性的,我们怎样通过教育把人的想象力发扬光大,从而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教育如何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每一个人如何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事实上,整个中国都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就这些问题,清华大学做过一次全校讨论,当时也请了麦肯锡公司的专业人士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四个点:1.当前,人才的流通、资本的流通,各方面的连接非常紧密,交流非常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有表达能力、有社交能力、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2.现在,人类社会一方面出现了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环境污染、资源约束、贫富差别等问题也不断发展。新领域层出不穷,决定了我们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的成长方式都会有改变;3.中国的崛起对于未来的领军人才有特殊的要求,需要他们有新的价值观和新的能力,新的知识结构。在人工智能到来的全新时代,我们要用好人工智能来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4.我们需要有创造性、有想象力的科技领军人才,而且需要他们有企业家的精神。这是最近人们在人工智能、脑科学等一系列讨论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的共识。由于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人脑和机器脑的最大差别。所以,我们的教育要让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生活。

  当然,以上谈到的只是技术层面。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看,一个时代真正的崛起,一定会伴随新的文化和新的思想。我们现在面临着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一定有伴随它的文化及思想,这将会冲击着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作者鲁白系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