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互联网+”,就是让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使传统产业升级和孕育出新型产业形态,从而发挥“1+1>2”的效果。教育作为一种传统行业,也应该积极与互联网融合,这会促进教育行业升级和教育新模式的出现。而且,在教育中注入互联网基因,能促进教育行业从人才培养目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评价等全过程实施变革,以培养满足互联网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实现教育全局性发展和战略型转型。

  “ 等新型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较大“冲击”,也对高职院校的网络设备和师资队伍等条件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在注意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推广应用这些新型教学模式;而条件不太好的学校则可先利用已有的网络设备,着重推广简单的在线课程录制工作,同时加大网络资源建设资本投入和师资队伍培训的力度,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新型教学模式。总之,在整个教学模式转变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不应该一味地被否决,在立足自身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是应该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以及混合多元化的课堂授课模式,来迎接“互联网+”的机遇和挑战。此外,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可通过网络完成,且评价标准和指标要多样化。比如,针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知识掌握的评价,可以在互联网上设定一个具体任务,让他们自主完成,并且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特性完成对其知识掌握的评价。

  再其次,创新管理方式的对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有利条件,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服务机制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其中,激励机制可以从通过互联网寻找成功案例、及时宣传做出成绩的学生入手,增强他们的“自豪感”;约束机制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探索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灵活多样的机制,避免单一粗暴造成学生“不满”情绪和反抗迹象的出现;服务机制要特别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互联网提供了服务学生多种途径,如QQ群、微信群等,都可以用来关心和服务学生。此外,还要顾及“互联网+”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要教会学生辨别互联网消极信息并加以及时消除的本领,从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按照“互联网+”思维要求,教职工管理工作也要突出人文关怀和效率,真正为职工利益着想,凡是教职工合理的请求应该及时给予合理的答复,突出效率和速度,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热情,进而推动高职院校各项工作水平的提升。

  最后,还要重视社会评价。高职院校利用“互联网+”提升办学水平能否取得成功,外部评价是主要标准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自身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才会被外部环境最大化地容纳和认可,最终形成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