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新华三杯”2016年全国大学生IT技术大赛决赛在杭州圆满落幕。90名参赛选手,4天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的张津同学和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学生马金涛同学,分别夺得本次大赛本科组和高职组特等奖。规模又创新高的本届赛事,再次展现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强大优势,加强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用人对接,成为“ ’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其实质就是以信息化推动国家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而战略的实施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信息化方面的人才。新华三从成立之初,在培训认证、网络学院、网络技术大赛等方面持续投入,目的就是希望为中国IT产业培养和输送创新人才,实践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新华三集团副总裁王景颇在闭幕式上表示。

  经过十多年的持续投入,新华三与420余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培训课程从网络基础、路由、交换培训拓展到安全、无线、数据中心、云计算、SDN、大数据、IT运维管理等领域的300多门课程,1000多套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建立了权威的技术认证体系和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截止2015年底,累积25万人参加了新华三的认证培训;13万人获得认证证书;新华三人才联盟成员达到4000余家,遍布全国所有省份,近6万余名学生进入新华三体系工作。

  加大研发投入与合作 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王景颇介绍说,紫光集团的加入给整个新华三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和市场影响。从产品方面,杭州华三通信原有的产品加上紫光华山的服务器、存储,形成了IT基础架构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紫光集团以芯带云的战略带动了研发投入的增大,新华三成立之后,研发投入增加20%以上。未来,新华三会从研发角度加强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紧密结合学校研究的一些新技术,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去研究一些课题,把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学校通过企业获得一些回报,反过来再支持学校的科研,这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目前中国校企产业方面的合作其实是落后的。据统计,清华、北大校企合作产业占到了国内百分之七八十,从全国高校来看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新华三希望能为推动未来整个学校的产业化变革,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杭州华三通信培训中心总监刘小兵说,现在很多国家提倡教育跟实践的结合,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近几年华三培训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支持的原因。因为以前国内培养的很多学生,基本上是有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非常欠缺。而用人单位需要的往往是有实践能力,能够快速胜任工作岗位的学生。所以这个中间有一个脱节,华三希望通过深度校企合作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新华三成立以后,利用高校的一些资源优势,除了培养技术人才之外,也注重信息化相关管理人才的培养。华三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建立了深层次的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的研修班等,第一期已经完成交付,大家反映非常好。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十四期的CIO研修班,为各行各业培养了300余名中高层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