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开幕式在京举行,来自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创业与社会发展办公室、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领导和专家,以及近百家互联网教育企业的代表,围绕“科技教育、创享未来”和“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等展开讨论。
5月28日,“ ”来讲,创新中心无疑是资源富集、助力企业发展的理想之地。在创新中心,上百家国内知名的互联网教育创新企业在这里共同发展,并形成强大的聚合效应和孵化能力。现在,杨丹的手机每天都响个不停,大多都是洽谈入驻创新中心的创业者,其中,想“托关系”“讲人情”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杨丹笑谈这是“幸福的烦恼”,她说,“现在排队的企业都数不过来了,但说实话,一方面我们能够容纳企业的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我们对入驻企业也有十分苛刻的审核和把关程序,从而确保企业整体处于高素质。”
杨丹透露,创新中心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等政府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密切合作,拥有行业内一大批权威的专家资源,通过解读国际国内政策、把脉发展动向、提供具体咨询等,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即便是入驻不了创新中心,我们也愿意把企业搬到距离这里最近的写字楼,一旦这边有专家讲座、交流沙龙等活动,我们也来蹭蹭,事实上,这一决定真的对企业的迅速发展大有助益。”一个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公司目前还在排队等待创新中心的审核,但企业负责人早已等不及,所以只能“曲线救国”,先把企业搬到了创新中心对面的楼宇。
“不论是教委的领导,还是学校的老师,都认为这里是一个可信赖的地方,合作十分爽快,常常在我们这里看到一款产品后,5分钟就能达成合作意向。而在之前,企业要想与学校达成合作意向,那是得一个个‘求人’的,费时费力不说,最终的结果还不一定尽如人意。”杨丹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把合作的“橄榄枝”伸向这里,创新中心俨然已经成为互联网教育的资源对接平台和引领发展的引擎。
瞄准现实问题,引领创新创业
“有这么一句话,‘手里有锤子,看什么都是硬的’,讲的是先入为主、泥古不化的道理。现在我们许多人虽然在涉足所谓的‘互联网+教育’,但其实还是站在传统教育的角度在做,其关注点没有什么变化。所以真正的互联网教育,应该要提高到一个新的维度,才能是真正的创新。”在“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新维学习空间站”启动仪式,“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MOOC中心主任王涛谈道。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MOOC中心主任王涛
王涛介绍,“新维学习空间站”是在多方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的基础上,以新维慕课开源平台、语音、笔迹、表情等自动智能识别记录教育、学习行为自然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的未来智慧教育、自适应学习环境。空间站为教育机构和个人的提供课程录播、直播服务,为未来学习模式测评研究,包括未来学习终端、智能化教学、学习机器人等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一句话,将来在这个教室里面,来上课的人没有线上和线下的区分,任何动作、语音、表情都有记录和识别,老师能很清晰地看到每个人,并与学生完全无障碍互动。”
另外,刘延申也指出,当前的互联网教育还存在其他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首先是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短缺,现在一些机构、公司、个人开发的许多标准不一、内容破碎,不太科学,造成新的信息孤岛和学习者学习的不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该是科学规范、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简便易学、系统全面、融合多种学习方法,基于知识点、可多层深入学习的过程。”
其次是教育信息化科学应用短缺,一些教育信息化应用还处于课本搬家、PPT应用、表演阶段。“我们提供的优质的素质教育资源应该是便于学生、老师使用的,而且可以组合成有个性化的教材。”刘延申说。
杨丹介绍,针对这些问题,不仅将在创新周里继续予以讨论,创新中心更会在以后的实践中重构这个生态。“国内第一家‘互联网+教育’主题咖啡馆已经开业,大家可以更方便地在这里进行技术交流、创业融资和资源整合,解决问题、引领发展。”
据悉,“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将持续到6月13号,在17天的时间里,行业趋势解读、展示体验、资本陪跑等活动将给更多的创业者以帮助。杨丹介绍,为了将成功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创业者,让大家不来创新中心也能获得启示,我们刚刚出版了《站在风口的中国互联网教育》一书,集纳了30位CEO的访谈实录。“我们将不懈努力,使创新中心成为我国教育创新重要阵地、未来教育研究重要阵地以及教育产业转化基地;在我们的努力下,也期待孵化出更多的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明星,为国家的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