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开展数字化校园特色校建设活动,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以2013年为例,76名毕业生中有58名升入高中。学校办学活力也进一步增强,整体办学水平优于部分城区学校,拉近了与市区学校的差距,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更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就读了。


学生在自配的多媒体上更新班级网站
    如果有人给你描述这样一所学校:一进校门,射频条码胸牌就会自动准确记录师生出勤情况;走入学校,发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班班都有多媒体,教师备课数字化;课间课后,师生可随时调取任意课堂的任意内容学习应用,也可到专业的“校园微直播间”录播自己喜欢的素材,甚至连借阅图书都只需在网上提交预约,就会有管理员分门别类的收集好送来……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一所国外或者国内颇具实力的学校?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上述种种全都是一所只有8个班级的普通农村初级中学——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的校园真实写照。近年来,该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引领,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本土化数字校园”的新路子。

  为啥建?

  基础薄弱,师资不强,问题多倒逼观念转变

  在提出“组建数字化校园”的办学特色以前,武龙中学可以说是没啥特色: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建筑全是破旧的平房;师资老旧,全校4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多为民师转正或中师毕业;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不畅,学校200多名农村学生很难接触外面的新鲜事物……种种问题使得学校发展举步维艰。

  “当时我们学校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学校生源难以巩固,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使得学习好的学生纷纷转到了外地优质校,学习较差的学生逐步失去学习兴趣,出现了辍学的现象。二是学校教育质量难提高,缺乏办学活力难发展。教师工作没干劲,学生学习没兴趣,办学社会声望低,亟需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武龙中学校长郭立国介绍说,上任伊始,摆在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所以他开始带领全校师生转变传统办学观念,研究探索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

  作为电脑爱好者,郭立国偶然接触到了“智慧校园”这个概念,其中阐述的“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使得他眼前一亮。在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和国家政策,研究了国内外数字校园建设经验后,郭立国觉得,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改变农村校的落后面貌。

  因此,学校毅然提出了新的办学特色:组建数字化校园。利用信息手段,全力打造智慧的武龙中学。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