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也深远起来。互联网扩大了教育时间和空间的外延,为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也在改变着千百年来传道、授业、解惑的模式,搭建着新的“三尺讲台”。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也深远起来。互联网扩大了教育时间和空间的外延,为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也在改变着千百年来传道、授业、解惑的模式,搭建着新的“三尺讲台”。

  “ ”能够带来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过程。目前,我国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在教育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如何将优质的教育资源经济、高效地进行传输成为弥合这一鸿沟的关键问题。而互联网的手段则能够帮助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实现教育资源的无缝对接。随着“宽带中国”工程的推进,随着网络延伸到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各种教育资源也能够随之延伸到每一个偏远地区的课堂。

  互联网+教育面临哪些减法?

  提起互联网,很多家长还在将电脑与游戏机画等号,并不赞成孩子过早使用互联网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而对于那些在线学习的教育机构,又因为尚未被纳入有效监管,导致质量良莠不齐,也让很多家长花钱交了“学费”。因此单从数据上看,互联网教育这些年在从无到有阶段发展迅猛,但是想要进一步打开局面,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传统教育行业和互联网企业各自为战,都在抢占互联网教育这块大蛋糕。这就造成双方各有短板难以弥补。传统教育行业,深谙教育的规律,有着多年的经验积累,但是对互联网市场的创新、营销等规律却缺乏了解,设计出的产品往往在用户体验和推广上存在不足。而进军教育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又往往专精于平台的搭建,内容方面质量堪忧。但可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传统教育产业正在同互联网企业联手合作,互联网+教育的潜能有望被进一步激发。此外,传统教育机构也正积极向互联网靠拢。

  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反哺信息社会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数字素养目前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培养公民的数字素养,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之中,不仅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发挥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惠民、助民作用,还能够培育新一代掌握信息技术的公民,反哺信息社会的发展。

  2014年,新加坡将电脑编程引入小学课程。新加坡教育部表示,该举措不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编程高手,而是为了帮助新加坡抵御信息通信技术的强力冲击。新加坡主要分3步实施该项计划。首先是快速行动。现阶段要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迅速建立起编程课程系统,不必等到研究和课程完全成熟后。其次是培训教师。师资到位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与此同时,要确保编程课程能够达到正确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即思考计算机模拟和解决问题的模式。

  事实上,目前已有很多国家将学习信息技术纳入到初等教育之中,培养国民的数字素养,以更好地为信息社会储备人才。爱沙尼亚从2012年就开始教授青年学生编程;英国将编程定为小学课程,5~11岁的学生可以学习到计算机运算法则和简单的编程,到11岁学生将会设计“模拟现实问题的计算机抽象概念”。此外,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也都在小学开设电脑编程课程。

  英国皇家协会在一份报告中称“数字化技能”是现代社会必备的技能。学习计算机科学可以将年轻人培养成“技术设计者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技术使用者”。

  国际电联在推进宽带发展的行动呼吁中也提出,要考虑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这包括支持开发人员技能、提高素养和宽带需求,同时考虑到政府在推动需求方面可发挥的作用。制定并落实国家政策,重组现行教育体系和基础设施,旨在将科学和ICT相关科目整合到主流课程设置中,更好地响应当前的行业需求和标准及未来的ICT劳动力需求。国际电联呼吁,反思教育体系,将ICT与技术整合到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而不是将ICT作为简单的附加内容。课程和授课计划应不断更新,以确保与业界需求的相关性,其中也包括进行ICT教学和科学与其他科目的整合。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