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风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备受关注。一年来,海南省借助全国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两个国家级试点,积极加强教育装备配备,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在“ ”。现状
全省近八成中小学接入互联网
来自省电教馆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省2215所中小学(不含926个教学点)中1730所中小学接入了互联网,接入率达到78%。此外,全省的教学班级多媒体配备1.76万套,装备计算机8.4万台,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平均生机比约为15:1、师机比约为4:1。
“海南省已经基本实现教学点至少保证一套多媒体设备,完全小学及以上学校每个班级配备一套多媒体设备,城区学校、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在配备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还配备具备录播功能和视频会议功能的多媒体设备。”省电教馆馆长牛新文介绍,三亚已全面实现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教师多媒体设备全覆盖。
“信息化课堂”拓展了海南省偏远教学点老师的视野。文昌市东郊镇中心小学群合教学点老师黄循军告诉记者,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之后,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上的热点难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短板
校园网络建设依然需要投入
虽然78%的中小学接入互联网,但10兆以上带宽的接入学校只有702所;在4兆—8兆之间的219所;还有859所为2兆ADSL线路拨号接入……面对海南省教育信息化的网络设施现状,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认为,海南省学校的网络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校园网络的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的投入。
对于省内不同的中小学来说,校园网络的投入需求显然不同。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校长王业俊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接入校园网络正在由原来的50兆光纤提高到100兆光纤,“打造一个既安全又可靠的智能校园网络管理系统,为课题实施及以后的大规模教学应用的使用做好硬件及软件的基础准备。”
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是省内信息化教育的先行者,学校信息中心主任曾慧珍老师介绍,通过开展“电子书包”(即上课时,为班级学生人手配备一部平板电脑)的尝试,学校初中部的学科课堂成了“信息化”。不过,更多的信息化软件应用到课堂教学上,需要更高的网络基础配置。
当前,省教育厅利用全省推进光网智能岛契机,正积极协调省工信厅以及三大运营商,推动宽带网络接入学校“扩面、提速、降费”,进一步推动改善海南省学校的基础网络建设。
未来
使用校园网络如何蔚然成风
“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是校园接入网络,不过在完成网络接入之后,课堂教学的使用才是根本。”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李洪山认为,信息化的课堂、学校,当然不仅仅是使用电脑那么简单。上好信息化课,这对于已经习惯传统教学的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比如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平板电脑进入课堂,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有了平板电脑就万事大吉,需要教育教学方式需要同步改革。”李洪山认为,平板班的教学需要学生在上课之前有比较充分的自学,然后在课堂上才可以开展学习讨论。此外,平板电脑上的练习题设计类似“游戏通关”,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批改作业,评价学生”,都需要新的思路。
有了更为便捷的校园网络,偏远的中小学可以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均衡城乡教育是信息化之于教育最深刻的意义。
海南省2014年秋季学期底在海口开始实施“同步课堂”,通过视频系统,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海南华侨中学已经分别和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中心小学、演丰中学,同上一节课。演丰镇中心小学校长张余全高兴地告诉记者,学校老师在学习了城市优质的教学方式后,再通过“同步课堂”视频系统,给偏远的演海小学教学点、北港小学教学点上课。
牛新文建议,开展“同步课堂”试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教育教学形式,从而构建一个线上线下强弱学校师生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