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教师打开电脑连接校园网,备课、授课均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成;家庭中,学生通过数字学校聆听名师课程,借助个人网络平台就可完成作业展示、提问答疑等各种网上互动教学……如今,这样高科技的学习模式正在走近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京华时报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教委获悉,北京数字校园建设已全面提速,一场依托信息化、大数据而展开的学习革命正在袭来,中小学教学正式进入云时代。

  学校里,教师打开电脑连接校园网,备课、授课均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成;家庭中,学生通过数字学校聆听名师课程,借助个人网络平台就可完成作业展示、提问答疑等各种网上互动教学……如今,这样高科技的学习模式正在走近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京华时报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教委获悉,北京数字校园建设已全面提速,一场依托信息化、大数据而展开的学习革命正在袭来,中小学教学正式进入云时代。

  数字学校覆盖全市中小学生

  人大附中、实验二小、北京四中……如果你不是这些学校的学生,会有机会听到这些名校名师讲授的精彩课程吗?答案是:“可以!”2012年9月1日,北京数字学校正式上线,这座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学校,设立初衷就是为全市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大量名师课程资源。

  数字学校设立以来,共开发了15000多节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了从小学到普通高中学校所有学科的课程,均由北京市教育名师任教,目前已成为北京市数字化教育服务的品牌。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了一个安全、边界、高效、易用的移动数字学校集成与应用平台,为首都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随时随地、按需获取的资源与教学应用服务,将数字化学习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个人。

  目前,北京数字学校网络和电视平台的用户数已经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生、老师,月访问量稳定在三百万次左右。今年,北京数字学校将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2014年底,北京数字学校门户和网络社区性能将达到商业级标准,建成与知识结构对应的多元数字化资源体系,建成基于学习行为模型和大数据分析的个性化学习辅导机制,支持大规模网络教研和教学活动。

  教室将全部接入互联网

  在近日举行的2014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会上,《2013年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年度报告》正式发布。调查显示,目前本市中小学基本配备了信息化教学设备,其中在学校无线网络建设方面,20.43%的被调查学校已经建立了无线网络,2.77%的中小学计划建立无线网络。

  市教委介绍,今年北京市将大力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工作,各区县应确保全部中小学教室100%接入互联网,其中50%以上教室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能够方便推送到课堂教学中去。各区县将确保80%以上的教师、学生能够方便使用北京数字学习等各类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开展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方式变革实验,关注 试点,探索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技术促进教育均衡破解择校热。

  调查显示,至2013年底,本市中小学多媒体进普通教室比例为99%,增幅达4.2%。2013年底,本市拥有校园网的中小学校占总数的98.7%。小学学生用计算机为平均7.14个人一台计算机,高于北京市小学办学条件中规定的10人一台的标准;中学为4.4人一台,高于北京市中学办学条件规定的初中段10人一台和高中段8人一台的标准。

  依托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开展,今年本市首次搭建了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实现对适龄儿童入学总体数量和区域分析的预测,有效规范入学流程,全程监控入学过程,防范入学违规操作,杜绝无序跨区跨片流动等现象。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信息化能够将优质教育资源快速便捷地传递给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家庭、每一名学生,较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优质资源的扩充,同时也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

  区县案例:门头沟打造“移动新教育”

  门头沟区是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全区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5%,从东到西跨越100多公里。为了让门头沟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该区将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打造智慧教育。

  门头沟教委主任李东生介绍,近年来,门头沟加快推进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推动学校无线局域网建设,提供师生和家长免费使用。目前,教学多媒体班已实现全区全覆盖,并配备与电子白板互动反馈等交互设备;已完成全区一半学校数字校园和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并为山区所有小学三年级进行PAD班试点应用;全区一半实现校园无线全覆盖,同时建立新的家校通系统,实现家校互动、校园一卡通、教学录播和评估、网络探究实验室、移动云课堂等构建,到2015年,完成全区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

  北京数字学校工程实施后,实现了名师课程网上共享,但对于常年生活在山区的教师,如何方便有效地获得这些资源是一个现实问题。李东生介绍,很多教师难以有整段的时间坐下来观看录课视频,由于要在有线网络条件下观看,教师学习的时空受限制比较大。特别是门头沟受地域影响,山区学校最远距离区中心70多公里,教研员到学校视导路上仅往返就要花费半天的时间,留下听课、评课、教材分析、指导的时间非常有限。

  针对这一问题,门头沟开展了智慧教育应用项目研究,利用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在山区可以全覆盖优势,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向全区教师提供定向服务。依托手持移动学习终端,广泛使用北京数字学校资源,面向全区教师及时推送各类教育新闻;集成全国各类各大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实现一键式浏览阅读;推送教育资源,开展区域语音教研,建立微信集群等实践探索。

  利用网络和手持移动学习终端,开展北京市数字学校优秀课例定向学习,打破地域时空的限制,解决了人才资源不对称下的教研难题。李东生表示,在此基础上,门头沟正在探索集移动管理、移动研修、移动教学、移动学习与家校合作等五位一体的“移动新教育”发展模式。届时,教师通过设备和各种网络,就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在线指导,传递在线课程,进行作业布置批改与评价等。依托这一平台,实现区域、学校、教师与家长等多主体的无缝连接,开展学生学习生活与教师教学行为等全过程监控评价,促进教师、学生持续发展。

  学校案例:网络互动平台联通家庭学校

  东城区曙光小学是北京市首批开展“家校新时空”线上网络平台的试点学校。基于无线网络技术,学校搭建了“无线校园”、“无线教室”、“无线家庭”的环境,构建了一个联通学校和家庭的网络交流平台。学校里,老师借助每个教室里安装的摄像设备可以将上课、开班会、组织班级活动的视频录下来,实时传送到“家校新时空”的“随堂播”栏目中,供家长实时在线收看,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庭里,学生们通过该平台,可将作业、活动照片、自己的创作等传送到平台上,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信息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丰富。”陈瑾是该校三年级一名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回顾起这一年多使用“家校新时空”的感受,她收获颇丰。在陈瑾看来,这个平台就像一个房间,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来设计内容,增加学习的乐趣。

  今年春天,陈瑾在平台中开设了一个特殊的论坛“蚕奥会”,让学生们比拼如何养蚕。从老师那儿统一领到蚕宝宝后,每个学生就摩拳擦掌,准备在“蚕奥会”上一展身手。陈老师要求学生们把自己养蚕的过程定期发送到网络平台上,谁的蚕蜕皮了,谁的蚕吐丝了,谁的蚕甩子了……学生们都会第一时间在平台上汇报,互相交流养蚕的快乐和烦恼。陈老师说,以前也曾经让学生们养过蚕,但总是坚持得不好,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蚕奥会”后,孩子们责任心增强了,对待事物观察更加细致认真。为了弄清楚“为何有的蚕吐丝是黄色,有的是红色”这个问题,同学们在网上发起讨论,主动去查资料寻找答案,一场“蚕奥会”让孩子们学到了不少知识。

  曙光小学校长陆军表示,“家校新时空”给孩子和家长提供了一个“陪伴”的网络平台,家长和孩子一起编歌、一起养蚕、一起拍照、一起画画,一起借助“家校新时空”与他人分享。于是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起成长的快乐,成为家庭培养感情的熔炉。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