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天津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继2008年获得“职业技能大赛特殊贡献企业奖”之后,锐捷网络再获殊荣,获得2009年度“职业技能大赛特殊贡献企业奖”。 < p> 职业技能院校要建人才培养价值体系< p> ...
6月30日天津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继2008年获得“职业技能大赛特殊贡献企业奖”之后,锐捷网络再获殊荣,获得2009年度“职业技能大赛特殊贡献企业奖”。
职业技能院校要建人才培养价值体系
6月30日天津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继2008年获得“职业技能大赛特殊贡献企业奖”之后,锐捷网络再获殊荣,获得2009年度“职业技能大赛特殊贡献企业奖”。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历经了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届之后,2009年在比赛的规模和项目上,都有增加,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50名选手参加了本年度的比赛。
从历届职业技能大赛的规模越来越大,我们不难看出职业技能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是递增的。从2005年至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信息技术类的毕业生就业率更是超过平均水平,达到96.55%,信息技术类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市场中有着巨大的需求量。
但是,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在我国不是一帆风顺的,受到了诸多的限制。
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提出职业技术教育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而作为职业教育机构,也要完成年增量50万人的中职招生任务。在校生源增加,教学资源紧张,同时还要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成为每一个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最挠头的问题。
职业技能教育众议中蹒跚前行
职业技能教育在我国并不是被非常认可的,首先在生源的质量上是受限的,政府机构的教育培训重点一直放在高等教育方面,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远远难以与普通高等教育等同。职业教育机构自身也缺乏各自职教管理的标准、规程和制度,国际流行的质量考核标准、国际规程等也没有全面引入职教考核制度。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之下,职业技能教育院校的学生就业率虽然不算低,但是难以输出真正的企业需要的对口人员,有相当数量的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就业,仍然停留在简单的劳务输出上。
这些现状要求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在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有全新的创新,以与我国的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相适应。这就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教育环境、硬件成本、教师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职业教育需要完整的人才价值培养体系
职业教学是最直接面向就业、面向应用的教学系统,需要一切从职业需求出发,明确岗位设定,合理开发具有岗位针对性的技术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一方面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一方面也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人才价值培训体系,才能够真正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在网络人才的培养方面,更是应该符合行业的需求,根据岗位设定的层次,掌握好培养目标;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岗位层次逐步开发达到相应岗位的能力,而且网络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能力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
同时,网络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合作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完备的师资、适合的教学体系以及具有针对性的课程。
2009年是锐捷网络服务教育整整十周年,通过十年的辛勤耕耘,持续创新,锐捷网络针对网络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一整套体系——网络人才培养价值体系(RVPP, Ruijie Network Value System of Personal Cultivation Programs)。
RVPP从行业对岗位需求的类型、行业人才的能力、行业人才的技术层次、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四个维度总结了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
以网络人才培养价值体系RVPP为框架,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锐捷网络还提出了“基于工作的课程” 模块化网络实训基地建设解决方案,提供行业内最为成熟、最为先进、最为体系化的职业教育网络专业人才解决方案。
天津一商建成专业网络实训环境
天津第一商业学校是一所以技能实训为主的职业技能教育院校,并在校园内建立了培养专业计算机网络技能型紧缺人才建设的专业网络实训环境。在这个实训室采用了基于“过程控制”思想设计的计算机网络“岗位技能”实训室解决方案设计模式。实训室涵盖了网络交换、路由、网络安全等实训科目,能够完成交换路由基本配置实验、局域网实验、广域网实验、路由协议实验、网络管理实验、IPv6技术实验、网络安全实验共计7类近200个实验实训内容。
在这个实训室,可以实现资源的开放、交互、共享,是一个集“实训教学、实习和认证培训”为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训平台,通过这个实训室,学生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网络技术实操水平,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从而为培养能够适应市场潮流的高技能型人才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
天津第一商业学校的实训室也是锐捷网络和国内各职业技能院校合作设计的数百个实训室中的一个。在本届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期间,各个参赛代表队的带队老师参观了这个实训基地,老师们对这个实验室及其配套设施、先进性和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与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就实验室的管理和控制做了深入探讨。(王春雁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