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领域深综改正持续推行。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聚焦于问题解决,送教到校,与学校紧密开展了“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培训项目。通过按下“协同创新”启动键,使学校整体改进、教学领导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八大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十三五”开局之年,北京教育学院围绕培训方式变革,全面启动“协同创新学校计划”。作为干部教师培训实施的业务部门之一,校长研修学院积极响应,聚焦教学领导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工作效能感提升、教师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化整合实施、以综合实践活动提升教师价值观、以课堂变革优化校本研修、促进学校整体改进8个学校工作中关键问题或重点话题,与西城、海淀、通州、大兴、朝阳、怀柔、昌平、石景山、顺义9个区的22所中小学共556名干部教师开展“协同创新”主题研修活动。

  “校长研修学院的‘协同创新学校计划’主要面对的是校级干部、中层干部、班主任等服务对象,这就决定了我们关注的重心是超越学科边界的综合教育或管理层面上的问题解决。因此校长研修学院必须‘整体设计’,创造性地推进‘协同创新学校计划’。比如我们反复研究聚焦了8个关键问题组建了与之相应的协同创新项目团队,同时,设计了‘以行动研究促进小学科研主管的教科研领导力提升’中小学科研主管高级研修班,以促进‘行动研究’在项目学校落地生根,‘让校长教师研修真正发生’;设计了前沿理论、教改政策、教改热点等专题研修,促进深综改共性问题的探讨;改变思维等国际课程的嵌入,激发了市区校三方协同创新的内在活力。”校长研修学院院长胡淑云教授介绍说。

  “校长研修学院按整体设计,从需求调研入手,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环节的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取得了阶段成果。建立项目推进机制的同时,二级学院与项目学校建立和谐、信任的协同关系,形成基于实践调研和学术研究的项目推进方案。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持续推进问题解决的同时,提炼项目推进模式和经验,提升市级培训项目的影响力。”校长研修学院副院长李雯教授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了概括。

  “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开展半年以来,校长研修学院群策群力稳步推进工作,一些有质量、有特色的培训项目正脱颖而出,成果初显。

  亮点1 跨学科整合

  2015年,北京市中小学开展不少于10%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加综合课程与校外资源的整合,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势在必行。针对一些学校跨学科整合课程形式化,无法与现有课程有效整合等问题,校长研修学院设计“小学课程体系化综合化设计与实施”协同创新项目,在5所小学开展研修活动。该项目重点锁定“跨学科整合课程的设计”,从三条途径推进:借助“主题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科教学和德育活动、对学科实践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多方面整合设计;以语文学科为主渠道,探索进行学科内外整合的策略;以“教育戏剧”为载体,引导学科教师在现有教学中加入戏剧元素,尝试进行学科实践课程的落实和多学科整合实施。

  讲座释疑、座谈研讨、课堂观察、微信交流……项目组通过多种形式持续推进项目开展。项目组专家多次深入项目学校进行听评课,组织一线教师观摩教学,为真实课堂诊断把脉,并有针对性地整合院内外专家对课程改革政策、项目式学习的应用、主题课程的实施等问题进行讲解释疑。还利用微信平台随时进行问题研讨、思想交流、经验介绍、信息分享。

  项目实施至今,5个项目校的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进步小学的“阶梯课程建设”立项为西城课程建设重点课题,教师课程建设热情高涨。复兴门外一小重构了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提升。霍营中心小学建立课程研究管理中心,下辖“主题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主题融合教育戏剧课程”两个项目组,在组织变革层面做可贵尝试。回龙观育新学校则以“颐和园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为载体,初步进行多学科整合尝试。顺义一中附小加强课程体系顶层设计的同时,尝试教师学科配置的调整,以方便每位教师在自己负责的几个学科间进行整合,涌现了几位课程整合的明星教师。

  亮点2 三方联动

  为保证协同创新学校计划的研修品质,北京教育学院与各区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校长教师建立研修合作联盟,开展项目共同攻关,实现发展成果共享。校长研修学院着力建立市区校三方联动机制。“大通圈”在该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协同创新学校计划谋划阶段,校长研修学院与通州教师研修中心、大兴教师进修学校充分沟通,达成协同创新共同意向。两个区各按项目主旨和要求推荐项目学校,并对学校意向和需求进行初步调研。三方“一拍即合”,在双向选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大兴2所学校、通州3所学校加入协同创新学校计划。

  大兴、通州、海淀的协同创新项目从酝酿到立项实施,一直践行市、区、校三方协同。在师资方面,除了北京教育学院的项目团队成员外,还吸纳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资深管理干部、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共同研讨解决学校的问题。项目组和学校由熟悉彼此的区内教师穿针引线,易于形成建设性关系,为后续培训实施奠定基础。另外,“大通圈”联动的成员学科背景多元,在为学校解决问题时,多种智慧和视角能从不同角度提供多样答案和结论。

  在管理体系方面,校长学院的相关领导定期与区县干训负责人、基地学校负责人进行沟通,对发现的偏差及时研讨并进行业务指导。设置了三级联动人员的职责,如:项目团队负责项目方案设计及组织实施、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和资源支持,编制并指导使用调研工具;区县老师参与项目各环节的活动并给予指导,负责日常管理并资料收集、形成新闻报导的素材;项目校的校长、教师参与方案设计研讨、提供资料与问题、参与活动并给予干部教师之间相互指导、提交改进作业。在“各司其职、沟通顺畅、培训有效、实现多赢”的目标下,区干训团队和一线学校教师贡献智慧,和协同创新项目共同成长。

  亮点3 课堂变革

  2016年2月,校长研修学院“以课堂变革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整体优化与实施项目”深入到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以翻转课堂为载体开展课例研究,探索翻转教学理念的有效实践及学校教育效能的切实提升。

  据了解,翻转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们接触到许多小组合作学习原则,但如何落实并将其变成可操作经验是一线教师的困惑所在。针对项目校的实际需要,项目组每周一次深入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教研,通过现场观摩、听评课以及微信平台和京师网的线上交流,构建了以项目校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以一线教师为主体的伙伴协同研修团队。

  在专业引领方面,翻转课堂项目组与四中网校专家联手,进行资源共享的校际互动,同时调动区域范围内骨干教师,提供教师间多元视角的同课异思,促进教师的多元深度思考。另一方面,项目邀请各领域专家和教研员,从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设计等多层面剖析教学有效性。依托教育学院的平台力量,将项目校成员纳入国际高端培训,助力教师实现现代教与学方式上的思维转变。

  半年以来,七十一中的教师们在翻转课堂教学上获得了许多新冲击,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了新认识。教师们逐渐发现,翻转课堂上教师开始由机械操练翻转课堂流程,转变为深刻思考有效教学内容和形式。在教学行动中,教师们也不再单纯注重制作教学视频,而是更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翻转教学不再是教与学两张皮运作,先学后教的流程衔接已经受到教师高度重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教师开始注重反思和梳理个人收获,七十一中六位教师基于个人真实思考完成反思5篇,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由从前的被指挥着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发展为自主寻找突破点和改进点。正如七十一中王敏老师所言,“呈现一堂较为满意的翻转研究课过程十分繁琐,但老师们在辛苦改进的同时,确实收获颇多。当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在协同创新道路上留下坚实脚印之时,幸福感便油然而生了。”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