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县借助信息化突破新教改
山东省宁阳县位于泰山脚下,是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业大县。2013年,宁阳在山东首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教育翻开了暂新的一页。基本均衡后,如何取得新的突破,成为摆在宁阳教育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宁阳县决定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建设、提质”为核心,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教育公平。
逆袭,信息化助力薄弱校弯道超越
宁阳六中是宁阳县东部偏远乡镇唯一一所中学,教师不愿久驻,学生外出借读,教育质量落后,学校发展颇为艰难。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只有不断调整鞋的大小去适应脚,孩子的学习才是快乐的、有效的,孩子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充实的,学校的教育改革才能迈向成功。”校长刘水生说。
宁阳六中适时提出了“缩小数字鸿沟,创建数字校园,实现特色发展”的目标,学校率先部署、学生率先使用、教师率先示范,对学校网络环境进行了前瞻性地开发建设。2014年,学校借助全国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教育信息化扶贫项目,使用相关资源和设备,实施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初步实现办公电子化、教研网络化、资源建设系统化、备课教学数字化、家校沟通信息化、学生学习实时化的平台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优质信息化学习环境,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宁阳县加大教育信息化投资力度,持续加强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全县累计投资2.2亿多元实施“校校通”“班班通”“梦想课堂”、网络同步课堂和3D打印教室及高标准“信息化示范校”等建设工程。目前,全县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全部实现光纤接入,1706个教学班全部多媒体化,一批高标准信息化示范校(示范工程)陆续建成投用,建起了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
起航,翻转课堂扭转学校弱势
硬件更硬,软件更优。宁阳六中借鉴全国翻转课堂改革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对原有的“三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课两段,精讲多练”的翻转课堂模式,扭转学校弱势局面,借助信息化突破质量提升的瓶颈。
“一课两段,精讲多练”的课堂基本结构,是将每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分为“自学质疑课”和“训练达标课”两个时段。自学质疑课上,教师通过学案和微课,进行一对一地贴心辅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展示课上,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后暴露出的问题,精心设计并讲解,组织针对性训练,设计交流展示环节,完成知识的内化。
这种以“低台阶、小步子、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模式,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新的课堂节省了学习时间,也培养了自学的能力,让我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各方面能力迅速锻炼提升。”学生王颖颖说。
同为城乡接合部的宁阳县第二实验中学,同样选择了借力信息化,助推学校跨越发展的思路。他们的做法是“拓宽视野”走出去:先后外派44人次到苏州等地学习考察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课题会诊”请进来:邀请16位市县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和指导,对翻转课堂进行本土化改造,探索出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实用性的智慧课堂模式,将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将网络交流与课堂互动混合为一体,让教与学形成良性互动。学校还创造性地建立了“翻转课堂师生联席会议”制度,每周对翻转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研究解决的办法,唤醒了师生的自主管理意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学校教学质量、社会认知度和家长满意度大幅提升。
提升,推动学校管理精细化
“教育就是用智慧的手段培养智慧的人。”宁阳县教育局局长刘学平说。宁阳一手抓思想,转观念,一手抓校长,提能力,从信息技术起步,借助教育信息化推动学校管理精细化。
为做好“互联网+教育”这篇文章,宁阳县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利用高校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开放的交流平台对全县中小学开展高端研修活动。2014年选派95名中小学校长及教育管理干部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训。2015年,分别选派50名骨干幼儿园园长、95名中小学校长赴华东师范大学开展研修活动。同时,举办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培训中小学校长300余人次。通过举办“校长论坛”等,为教育信息化实施提供动力支撑。
宁阳还大力推进“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积极开展基于泰安市教育专网和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涌现出以宁阳六中、宁阳第二实验中学等学校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先锋,以及以伏山镇为代表的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典型。宁阳六中等四所学校承担了泰安市“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应用推进现场会的观摩现场活动。宁阳实验小学城乡学校网络同步课堂模式、宁阳一中“微课模式”、宁阳第一小学的网络教研模式等教育信息化应用教学方式在全市率先推广。借助教育信息化,宁阳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减小,在市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